2016年12月1日,10年期国债活跃券160010收盘3.02%,160017收盘3.01%,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3%关口。海清FICC频道在之前的《债市黑暗时代:10年国债必破3%》、《再论10年国债必破3%:“资产荒”无法拯救债市》(作者:邓海清,陈曦)等中均反复强调,10年期国债必破3%,已经得到充分验证。

更值得关注的是,12月1日资金面出现了明显改善,当天下午隔夜利率回落至2.5%以下,7天回购利率回落至3%以下,但债券收益率却加速上行,资金面的缓和并未成为债市的救星。

2016年以来,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一直处于失衡状态,10月之前是“流动性供给过剩+资产短缺”,10月之后则快速转变为“流动性供给不足+负债短缺”,银行资产负债再平衡过程仍未结束。

就中短期因素而言,决定债券收益率的并不是短期资金面(隔夜、7天),而是中长期资金面(1-12个月)。目前1个月以上的同业存款和同业存单利率居高不下,表明银行“负债短缺”的局面并没有根本好转,其背后的原因是央行有意提高同业资金成本,叠加活期存款减少、理财发行困难。

我们认为,债券收益率将会中枢性的上行,长期来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要回到3.5%。与市场主流观点最大的区别是,我们认为在中国经济下台阶过程中,不会出现债券和货币市场利率中枢的下降。更简单的讲,GDP增速中枢的下降不会带来债券收益率中枢的下降,在中国债券收益率远低于GDP增速的情况下,决定债券收益率的是GDP缺口(GDP增速与政府目标或潜在GDP增速的差)。

中短期而言,债市的调整需要关注银行“负债短缺”什么时候结束。类似于“资产短缺”会急剧压低债券收益率,“负债短缺”同样会急剧抬高债券收益率,“负债短缺”和银行资产负债再平衡是2016年10月以来债市调整直接因素。

长期来看,只要房地产没有将中国经济重新拖入下行通道,则债券市场的黑暗时代远未结束,10年期国债的合理中枢为3.5%。一方面央行需要修正2015年下半年“股灾”之后在货币市场的过度宽松政策,另一方面稳增长不再是政策重心之后,决定债券收益率中枢的是GDP缺口而不是GDP,这意味着债券收益率中枢要回到过去的3.5%左右。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