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洋强国,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拥有19.5公里海岸线的深圳市盐田区,如何发挥独特的山海资源优势,绘就新的蓝图?持续开展了10年的深圳海洋文化论坛,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区打造区域海洋文化中心的勇气和信心。

“一个城市要发展,不但要拼经济、拼管理,还要拼文化,而且最终是要拼文化。”这是在去年11月底召开的第十届深圳海洋文化论坛上,国务院参事王京生作出的精辟论述。他认为,中华文明在兼容并蓄中不断向前发展,这是文化自信的最好体现。并且中国要走出去弘扬民族文化,拥有话语权,要在学习中表现自己的特色。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则表示,“一带一路”连起了100多个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文化包容非常重要,不同的文化和信仰应该共生。“一种文化在自由传播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包容。我们希望人家尊重我们,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人家。”

围绕 “一带一路”中的海洋文化、工匠精神等问题,王京生和葛剑雄展开了一场高峰对谈。两人引经据典、展望未来,以独到新颖的观点和生动风趣的语言,打动了现场数百名听众。

“盐田位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一直重视海洋文化建设,举办了黄金海岸旅游节、海洋文化论坛等重大活动,让海洋文化成为盐田的一张亮丽名片。”盐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秀说,盐田区以蓝色海岸线为载体,以群众文化活动、精品艺术活动、绿道文体活动为依托,打造了一条自然风光绝美、人文气息浓厚、海洋风情飘逸的“滨海·蓝色艺术长廊”。

10年里,每一届论坛都紧紧围绕“大海”主题,挖掘海洋文化。从首届“海洋图书与文献”到第十届的“对谈海洋文化与大国策略”,视野一次比一次宽广。论坛从单一主题走向系列活动、由专家论坛走向公众参与、从深圳走向全国,盐田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滨海城区道路上大步前行。

作为10届海洋文化论坛的主要承办方,盐田区图书馆从成立之初,便立足海洋文化特色,借助盐田的山海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与传统图书馆不同的发展路径。2013年,借图书馆新馆建设契机,盐田推出了“图书馆智慧平台的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得“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立项;2016年,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一座集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一体化的盐田“智慧图书馆”全新开放,让盐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得到极大提升。

10年来,盐田区图书馆收集的千余幅海战图、航海图、中国古代海图、世界古代海图,已成为反映古代海洋内容、古代舆图和现代海洋研究的珍贵资料。其海洋类藏书也从建馆之初的几千册增至现在的近3万册。2014年,该馆建立的全国首个“海洋文献联合目录库”,通过目录库查阅资料或“馆际互借”等创新手段,为海洋文化研究者提供了诸多便利。

据盐田区图书馆馆长尹丽棠介绍,该馆曾多次应中国航海日组委会之邀,在泉州、舟山、南京等地举办海洋地图展览,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韩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学者都曾到过盐田区图书馆,共同研讨海洋地图的收集与整理。

在第十届论坛上,盐田区图书馆与金陵图书馆、浦东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长三角地区的10余家图书馆签署了《“一带一路”公共图书馆联盟倡议》,结成共建伙伴关系,促进公共图书馆间文献的互联互通。该联盟成立后,各成员将协力组建创新联动的平台载体,将各馆馆藏的文献资源及成果整理汇总,形成联合目录,共同致力于将“一带一路”文献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源,向公众提供“一带一路”的文化服务。联盟还将聚合各成员图书馆的资源特色和优势,就“一带一路”文献研究及成果传播建设跨单位、跨地域的研究团队,推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和创新,并组建研究队伍深入探索所在地域的“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特色。

“一个小小的图书馆,撬动了有战略意义的大事件,实属难得。”凤凰卫视评论员刘申宁表示,全国有很多图书馆,但能立足于国家发展战略举办活动,这是盐田区图书馆视角的独到之处。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