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基础设施建设高级研讨会”于2017年5月16日至17日在厦门举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副秘书长陈峰出席并发言。

其表示海洋生物的资源跟海丝国家人员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海洋的环境污染,过渡捕捞以及填海造陆,已经严重破坏了海洋生物的多样化以及生物的保护。

陈峰认为,在同心协力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破坏的同时,还要尽快建立海洋生物种质共享平台,利用现代生态保护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坚持合作交流,互通有无,达到合作共赢。

以下为发言实录:

陈峰: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谢这次有机会可以参加海上丝绸之路基础设施的建设高级研讨会。今天要讲的题目叫“合作共赢,与海丝沿海国家一起搭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开发与育种的共享平台”。

这一个叫做科学基础设施,这也是昨天部长特别讲到的基础设施,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考虑的。因为它涉及到不止是科学设施这么简单,跟我们的经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广告

今天想从五个方面讲这个话题,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靠海吃海”。实际上在海丝国家,它的特点就是有很长的海岸线,大概有11个海丝国家海岸线总长都在三千公里以上,印尼有九万多公里的海岸线,中国也有32024公里海岸线,有这么长的海岸线,渔业捕捞是这些国家很重要的一个经济手段,在渔业捕捞量前10位有5位是这些海丝国家,在这前15位有8位是这些海丝国家,这8个国家渔业捕捞量总额加在一起占世界渔业捕捞量42.7%,达到3484万吨这样的规模。

这是海丝的路线图,太平洋(4.050, 0.00, 0.00%)浅海的渔场渔获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在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捕捞产量最高的渔区,就是在中国和日本周围,这是第一大的渔区,占到世界渔业捕获量大概有四分之一。在中西太平洋是排第二位的,渔获量大概是11290万吨,还有东印度洋也是排名比较高的渔获量,可以看到跟国家的经济渔业是非常大的联系。

在鱼类产品出口方面,2014年数据,也可以看到前十位国家里面有四个是海丝国家,分别是中国、越南、泰国、印度。四个国家出口总额达到412亿美元。可以看到中国是第一位,第三、第四是越南和泰国。这些海丝国家由于渔业是重要的产业,所以渔业为它国家提供了非常多就业岗位,2014年世界上有5660万人在捕捞渔业和水产养殖业,有84%是在亚洲,尤其在中国、东盟这些国家。从事水产养殖业也有1800万人口,占94%。鱼肉是食物非常重要的一个来源,它在海丝国家里面鱼的消耗量大概占动物消耗量20%以上,大部分人均鱼类消耗量在30%以上,是非常大的比例。

海洋资源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在2010《Nature》发表的一个文章里面总结了,大概调查了11567种海洋生物品种,显示海洋植物多样性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这种多样性实际上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海洋生物资源粗放型开发,环境污染等等人类的活动,人类过渡捕捞,导致很多种鱼类面临灭绝的困境。对水产的种群的分析,有58.1%已经被开发了,其中31.4%处在不可持续过渡捕捞的状态,而且这个数字会上升。中国东海有时也发现捕捞渔的这样的情况。

2016年出版的世界自然保护这个联盟濒危物种目录里面把这些物种分7个级别,从无、危、渐危、濒危、极危多灭绝这样的级别,28.9%的物种存在灭绝的级别。我们应该将海鲜的生物保护,这些过渡的捕捞,环境的破坏已经造成了快要灭绝的状态,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这些问题很严峻,到时候这些资源到丧失了,还有人类繁殖是依赖海洋资源,跟它的息息相关的,还有海洋资源拥有量也是一个国家的综合指标。

针对此,我们国家也做了很多事情,发改委等12个部委在2014年就发布了海洋生态保护的规划,在海洋资源养护方面做好一些对海洋生物的保护,建设水产资源保护区,还有在多样化方面也做了一些很好的建议。我们目前已经建立了多个国家海洋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种质平台,已经收集了很多种质资源,差不多现在大概有五千多个水产的种质资源,其中有标本、DNA、精子、细胞系等等资源,这些是非常好的经验。在藻类方面也做了很好的种质库,保护起来,特别在微藻方面收集了16000个。我们要利用现代生物科技的方法,对这些海洋生物进行改造或者改良,可以通过传统的育种技术,杂交育种等等方式,这些都很有可能提高保护海洋繁殖品种,也同样能够降低这个养殖成本。通过这些技术应用,可以大力开展海洋养殖业,这样才能够减少人类对海洋鱼类的捕捞 。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转基因鱼的国家。在1984年就由北京大学的朱院士重组了人类生物激素基因倒入到这里面,这是世界上第一条转基因鱼。听到人类转基因好像是非常可怕,实际上后来朱院长用了草鱼的基因,最后做得非常成功,对饲料的利用率非常高,对生长的周期缩短的1万个周期,现在有必要跟这些海丝国家贡献一些国家的种质平台,一个是种质保护,海洋动物,微生物,另外共同做海洋资源的研究,包括细胞质、DNA等等这些保护,另外就是技术的推广跟运用,驯养、杂交育种种种的技术应该可以共同开发。由于时间关系,不展开了。除了这些技术,还有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交流互通有无,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想简单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海洋生物的资源跟海丝国家人员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海洋的环境污染,过渡捕捞以及填海造陆,已经严重破坏了海洋生物的多样化以及生物的保护。在同心协力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破坏的同时,我们必须尽快建立海洋生物种质共享平台,利用现代生态保护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坚持合作交流,互通有无,达到合作共赢。这些工作我们跟印度尼西亚一些科学家谈这些事,看能不能把这些做起来,让这些海丝国家能够共同得到这样的一个共享资源的好处,谢谢大家!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