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5月18日电(记者段羡菊、刘良恒)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见证过昔日中国国际贸易繁荣的“黑石号”沉船和长沙窑备受瞩目。记者从16日举行的“长沙铜官窑与‘一带一路’”座谈会上获悉,湖南力争将长沙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已经铺开一定的前期基础。

据考古研究,在唐至五代时期,长沙窑盛极一时。1998年,德国一家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附近的爪哇海域发现的一艘古代沉船。因靠近一块黑色大礁岩,这艘古老沉船被称为“黑石号”。这所沉船装载有60000多件中国瓷器,其中50000多件被证实来自长沙窑。

长沙窑又称长沙铜官窑,位于长沙城北郊,于1956年首次被发现,目前共发现龙窑遗址76处、采泥矿遗址24处及码头区、货藏区、墓葬区等文物遗存面积约0.68平方千米。这座历史丰碑的古窑遗址,历经千年风雨,仍完整地保留在湘江之畔。

由于船上出水的长沙窑瓷碗中有唐代宝历二年的年号,沉船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文史专家认为,“黑石号”是“海上陶瓷之路”的直接证据,证明早在唐代时中国和阿拉伯地区已经存在直接的海上陶瓷贸易。从出土文物看,长沙窑虽然地处内陆,但所创造的“釉下彩”技术先进,造型和装饰极富特色,尤其将不少异域文化元素融入陶瓷设计中,因此颇受海外市场欢迎。专家将长沙比喻为唐代陶瓷生产的一个“世界工厂”。

1988年1月,长沙铜官窑遗址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建成谭家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遗迹馆附近不远的长沙窑博物馆,也初定于今年建成开放。湖南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表示,这些保护工作为“申遗”打下了前期基础。

据专家们介绍,申遗是国家行动,湖南将争取国家支持,实现长沙窑“非遗”构想。长沙窑申报“非遗”的方式可以考虑联手唐代其他名窑遗址,也可以联手当年转运出口长沙窑,一起构建国际贸易的扬州、宁波、广州等地遗址。(完)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