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岛?只是牛刀小试

在西方眼里,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离不开这支“庞大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挖泥船队”。按照美国《国家利益》网站的说法,仅从2004年到2011年,中国就建造了至少44艘挖泥船,它们不但数量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多,而且比其他国家挖泥船的体量大得多,也先进得多。美联社还宣称,中国已经是挖泥能力方面的世界头号强国,近年在南海岛礁的陆域吹填面积已达15平方公里,远远超过周边的越南等国。不过,当《环球时报》记者试图向天航局相关人士打听这个数字的真假时,得到的答复却是“不屑一顾”,“在南海吹填15平方公里算什么?你知道我们在各大港口和开发区吹填造陆的面积有多少吗?”

天航局的相关人士自豪地说,大家都知道,中国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这个单位)小数点后的数字是在不断变化的,通过吹填造陆等方式一直都在增加。天航局滨海公司黄骅项目部副经理卢永东介绍说,仅在黄骅港区,天航局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就挖了2.1亿立方米的泥沙,吹填造陆近20平方公里。而在天津港,吹填造陆的数字更为惊人。据介绍,天航局累计在天津港疏浚工程量约11亿立方米,为天津滨海新区吹填造地超100平方公里,在淤泥质浅滩上挖出了一条长47公里、水深21米、底宽780米的复式航道,可实现“双进双出”四通道运行,使天津港成为世界上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也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新吹填的超100平方公里陆地成为天津滨海新区的黄金宝地。中国交建历史上通过填海造地累计新增陆域国土超过3000平方公里。

然而“基建狂魔”并没有那么好当。卢永东介绍说,挖泥船从事的疏浚工作看似只是简单挖沙,其实却是一个高科技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除了中国以外,全球主要航道和港口的疏浚大多被比利时、荷兰等国的几家企业垄断,美国更是干脆把疏浚工程直接归为军方控制,可见其重视程度。以备受关注的吹填造陆为例,这不仅需要造价高昂的多种挖泥船相互配合,而且吹填形成的“泥塘”并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处理为可供项目建设的硬地,这个过程同样得经过专业的工程处理。这样的综合施工能力,的确不是一般国家能承担的。

中国除了拥有超强的施工能力,在设备自主研发方面也迎头赶上。以挖泥船的心脏泥泵为例,10年前国内没有自行设计、生产泥泵的专业厂家时,只能靠进口或仿制泥泵。但从2007年开始,就在10年之间,耙吸船就有了自己的“中国心脏”。天航局的工程师们说:“我们当时想的是国外能干好的,我们也能干好。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开发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泥泵!” 天航局泥泵研发方面申请国家专利22项,已授予15项。如果泥泵是水力疏浚船的核心设备,称得上疏浚船的“心脏”的话,那么耙头就像是大型耙吸式挖泥船辛勤劳作的“双手”,水下工程能不能干好、干漂亮,这“双手”非常重要。天航局自主设计的耙头对提高耙吸式挖泥船生产率、降低疏浚工程成本起到关键作用。此外,自主疏浚集成控制系统如同耙吸式挖泥船的“神经中枢”,挖泥船精确定位控制技术就像耙吸船的明亮“眼睛”,对这些核心系统和技术,天航局研发团队也在不断进行着提升和突破。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