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岘港所谓“黄沙展览馆”尚未完工。

防备——打开当地地图,我竟发现……

历史上,深受汉风影响的越南一度有“小中华”的美誉;而在现代,越南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建立与改革,也深受中国影响,表现出模式上的相似性。然而,这个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国家却对中国怀有极其复杂的情绪:有防备,但不得不靠近;有委屈,却又在内心深处抱以羡慕和向往。这种情绪在两座越南城市表现得异常突出。一个是越南新兴城市岘港,一个是著名度假胜地芽庄,它们吸引中国游客蜂拥而至,也常引爆与“中国”有关的争议。近日,《环球时报》记者走进两地,体验了一番越南对中国的“爱恨交织”。

由于毗邻古都顺化且坐拥美丽的海滩,越南第四大城市岘港最近几年成为许多中国人心目中的度假胜地。然而,穿行在这里迷人的热带风光中,许多人或许并没有意识到,现为重要海军基地的岘港也是离西沙与南沙群岛最近的越南城市。

《环球时报》记者抵达岘港的第一个早晨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记者购买了一幅当地地图,打开它后,第一眼就发现,上面专门在显眼处标出岘港的辖区范围包括所谓“黄沙群岛”(即中国西沙群岛——编者注)。

类似这样的“主权宣示”随处可见:美溪海滩旁的环海路是游客最多的地方之一,但这条拥有阳光、沙滩、椰子树的道路却有两个政治意味极强的名字:北段叫“黄沙”,南段叫“长沙”(越南将南沙群岛称作“长沙群岛”——编者注)。在“黄沙路”的一侧,有一座四层小楼,门前赫然有“黄沙展览馆”几个大字。尽管尚未完工,《环球时报》记者在楼内看到一座疑似“主权碑”的白色雕塑。

这些意味深长的路名与建筑几乎为每个岘港人所熟悉,而当局由此流露出的态度也刺激着民众的情绪。阿越是市中心一家水果店店主,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经常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中国“在我们的东海(越南称南海为东海——编者注)部署武器”的新闻,他对中国政府十分反感,“我希望岘港能设置更多‘黄沙’‘长沙’这样的路名和地名,我甚至希望有一天‘黄沙’‘长沙’的名字能出现在中国大街上!”

如此激烈的言辞让记者颇有些错愕。这类“宣示”背后,有防备、不安,也有隐隐的敌意。在岘港市中心的“黄沙县人民委员会”,记者深刻感受到这一点。这是越南专设的“黄沙县政府”机构,名义上管辖着整个西沙群岛。

记者前往探访时正值周末,办公室内空无一人,但隔着玻璃可以清晰看到屋内挂满有关“东海”的地图。走廊上,一块醒目的牌匾上印有“越南是历史上第一个对(黄沙和长沙)群岛进行占领、组织、管制和开发的国家”等宣言。由于没有实际“领土”来安放,一座约2米高的“黄沙县碑”被搁置在角落里,上面有一层薄薄的灰尘。

在这座小院里,《环球时报》记者遇到一名叫慈士尊的附近居民。这名65岁的老人自称姓氏源自中国,但他对中国却非常不满。他说,如果满分为10分,他只能给中国打5分,而日本和美国却可以分别得9分和8分。“美国虽然和我们打过仗,但后来给了我们很多帮助。而中国在战争后的几十年里一直欺负越南。在我这一生中,我觉得中国对越南都不怎么样。”

对另一名岘港居民阿君来说,对中国的防备情绪直接关联着他的日常生活。“我有好几个亲戚在海军服役,现在中越在海上的争议让我和家人十分担忧。我们怕发生战争。”当《环球时报》记者追问他是否认为战争真的有可能发生时,他看着远方,重复着一句话:“但愿不会吧”。▲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