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正在为力保山东“经济亚军”地位强势布局。

“凭借着重大的政策优势和优越的区位、资源和港口优势,烟台市的海洋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山东省、全国的前列。”

日前,烟台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明公开表示,目前,烟台市确定了“海陆统筹、海陆联动,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发展战略,重点培育和发展海洋渔业、滨海旅游、造船及海洋机械制造业等支柱产业,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海洋矿产和海洋服务业等五大新兴产业。

今年初,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将烟台连同济南、青岛被明确为“三核引领”城市,要率先突破辐射带动,打造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烟台的定位是“发挥环渤海地区重要港口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优势,积极培育现代海洋等新兴产业集群,建设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新高地”。

烟台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城市,创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打造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加快推进国家级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海洋科技产业聚集示范区,打造‘水产种业硅谷’,推进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这意味着,随着海洋经济强市建设的推进,作为山东地市经济亚军的烟台或将有更多“国字招牌”落户。

4月29日,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福一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预计,下一步,烟台现代海洋等产业智慧化的发展将有更多的亮点。

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4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呈燎原之势席卷全国,烟台作为东南沿海“先行区”的代表城市,在利用外资方面率先“吃螃蟹”。

1984年3月26日至4月6日,继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地设立特区后,部分沿海城市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建议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随后,这 14个城市正式成为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自此,烟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走在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1984年7月,经教育部特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选派教学、科研、管理骨干援建烟台大学;同年10月,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

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入,烟台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中小企业落户。特别是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为特色的“三来一补”企业,纷纷落户烟台。国内国际两个资源和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碰撞到了一起,变成了源源不断的收益。

1987年6月,原属烟台的县级市威海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环翠区,并将烟台市的荣成、文登、乳山三县划归威海市管辖。

即便是行政区划有所调整,烟台经济在随后几年仍旧有着不凡的表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外开放方兴未艾。截至1990年,烟台GDP高达149亿元,财政收入高达10.3亿元。利用外资1984年实现零的突破,到1990年累计合同利用外资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

从1991年到2000年这10年,烟台在吸引外资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在这一阶段,全市GDP由149亿元增加到880亿元,年合同利用外资由9100万美元增加到7亿美元,年实际利用外资由5323万美元增加到4.9亿美元。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