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港地处马六甲海峡东端,被誉为“东方十字路口”,是世界上最大的转运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之一。根据挪威著名咨询公司Menon发布2015年“全球领先海事中心”(The Leading Maritime Capital of the World)排名报告显示,新加坡已连续三年保持全球领先海事中心综合排名首位,并在航运、港口与物流,以及吸引力和竞争力三个领域内均高居榜首,在海事技术领域位居第二。随着颠覆性技术的崛起,新加坡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为继续保持其在航运业界中的领先地位,新加坡不仅继续加强枢纽港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国内外业者在本地拓展业务,还更加注重海事领域无形资产的发展,例如加强海事业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鼓励创新,以及培养更多本地专业人才等。为此,新加坡在2030年海事规划中提出发展新的基础设施、提高航运研发能力和促进当地航运人才培养三项基本战略之后,2017年9月又再次确定了新加坡海事未来发展战略——成为连通性、创新和人才方面的全球海事中心(Global Maritime Hub for Connectivity, Innovation, and Talent)。“推动连通性、创新和人才”定位了新加坡港口未来发展方向,与新加坡港之前所采取的战略相比有所延续,但仍能在战略制定上看到较大的改变。

枢纽港连通战略

新加坡港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新加坡港与世界上12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连续,每周有430艘班轮发往世界各地,平均每2–3分钟就有一艘船舶进出。据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MPA)的数字显示,2017年全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较去年同期上升8.9%,至3,370万标箱,仅次于2014年的最高纪录。新加坡现有7个主要码头,分别为TanjongPagar(丹戎巴葛)、Keppel(吉宝),Brani(布拉尼)和PasirPanjang(巴西班让)四个集装箱处理码头,还有位于裕廊和Senbawang(三巴旺)的多功能处理码头。为迎合未来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增强新加坡在全球海运领域的竞争力,MPA正在建设新一代大士港。该港口将把目前新加坡转口业务和四个集装箱码头业务全部集中过来,预计建成后将实现6500万TEU年吞吐规模,是现在新加坡港务局吞吐量的两倍有余,并且可容纳最大型的集装箱船只可容纳长度达500米 或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据悉,目前新一代大士港第二阶段开发协议已签署,随着第一阶段的顺利进行,第二阶段的开发将使新加坡港2027年港口总吞吐量再增加2100万TEU。与此同时,新加坡港务集团(PSA)正在测试其最新自动化码头运行系统,包括自动化导引车、堆场和码头起重机,未来将部署在新一代大士港。

此外,新加坡作为国际船舶燃料供应中心,随着全球环保规范的增多以及标准的日益收紧,新加坡愈发重视对燃料供应监督管理。自2017年1月1日强制要求加油船使用为期一年的质量流量计(MFM)系统后,新加坡政府不仅对燃料供应商燃油加注欺诈行为进行“严打”行动,吊销了多家供应商的船舶燃料供应营业许可证,包括新加坡排名第三和第十的船舶燃料供应商UE和Panoil,还将于2019年7月1日起把MFM系统扩展到所有在新加坡港运送馏分油的加油船。

海事技术创新战略

数字化的应用已经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而航运业作为世界经济的强力支撑行业必然也离不开数字化的支持,对此新加坡也力求海事业能够在自动化,数据分析,智能系统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有所突破。2018年1月,MPA在拟推海事改革计划(Maritime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MTP)中明确说明将在四个重点领域提高新加坡的海事研发能力——高效、智能的世界级下一代港口;无人船和智能海上作业;海上战略空间和海事交通管理;有效的海上安全。面对这一海事改革计划,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MPA)在2018年“新加坡海事技术大会”(SMTC)上,与国内外多方总共签署了多达7项重大协议(5项备忘录+2项协议):

MPA与日本的Penta Ocean Construction Company,韩国Hyundai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mpany以及荷兰的疏浚公司Boskalis签署共同开发新加坡西部大士码头二期工程的协议。

MPA与挪威研究理事会(RCN)续签为期三年的谅解备忘录,到2021年,MPA将和RCN在海上安全、海事运营、海事信息和通信技术、海洋环和可持续能源技术、海洋工程等领域的研发、教育和培训工作进行紧密合作。

MPA联合Kongsberg Norcontrol-ST Electronics开发下一代船舶交通管理系统。

MPA与吉宝岸外海洋Keppel Offshore & Marine (Keppel O&M)以及新加坡海工与海洋技术中心(TCOMS)联合开发能够从事一些港内工作多用途拖轮船舶。(应用于诸如拖带,靠离泊等用途。)

MPA与8家大船级社签署支持将新加坡建设海事数据中心的意向备忘录。SG-MDH将作为技术公司,创业公司和海事利益相关方的协作平台,可促进各方共同开发由数据驱动的海事解决方案,支持MPA国际海事生活实验区(living lab)项目。

PA与瓦锡兰签署备忘录以推进开发数字化,网络安全以及智能船舶港口操作等领域创新性海事技术。

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部与PortXL签署协议发展新加坡海洋创新生态系统,增加新加坡海洋创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由以上几项措施可以看出,在未来海运业的发展中,新加坡港将越来越重视港口的智能化、自动化以及绿色港口的建设,也必将使用创新性海事技术来支持港口的高效运转,以保证其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海事人才战略

新加坡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海事人才引进与培养,在当下新加坡海事转型升级关键期亦是如此。众所周知,新加坡政府针对海事业发展设立有专门的人才培养激励计划,如MPA和PSA设有培训中心加强专业技能培训;PSA设立海事创新基金鼓励研发活动;2013年海事集群基金(MCF)预留出约200万新加坡元作为未来5年的“全球实习奖励”等。如今,为继续加大对海事人才专业技能培养,以满足未来海事业发展需要,MPA还将在2019年前推出一项新的全球人才计划(GTP)。GTP旨在培养一批新加坡本地海事人才,供未来领导和管理职位使用;将向海事集群基金(MCF)追加额外的1亿新币(约合7610万美元),以促进新加坡海事集群的发展;在海事管理局启动一项新的海事监管专业文凭课程,为未来海事就业人才提供新文凭。海事人才的培养造就了新加坡优质的港口服务和高效的航运管理系统,是促进新加坡海事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作者单位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建设研究室)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