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船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

7月31日,“新时代·大航海·强国梦——智能航运与未来”峰会在上海临港召开。正如交通运输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国际海事组织海事大使徐祖远在主旨演讲上所言,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兴起与突破,航运业正在逐渐由自动化、信息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过渡,且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智能航运将在行业掀起颠覆性的革命!”“智能航运是我国跃升为航运强国的历史机遇!”会上,来自全国交通系统主管部门、国内外港航企业、科研院所、船厂、船级社、相关协会组织的近300位代表齐聚一堂,探讨新时代智能航运的机遇与挑战,徐祖远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全球航运业站在智能化的同一起跑线上,中国企业应正确认识自身,放下跟随心态,在新的起点明确自己的发展思路,各方应携手共进、埋头深耕,抓住智能航运的时代机遇。”

图片来自《中国交通报》

2025年,无人货船将与有人货船共存?

作为现代航运的新业态,智能航运是当前全球航运业发展的前沿与趋势。究竟航运业何时能够实现智能化各方则众说纷纭。会上,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宝晨认为,到2025年航运业就将出现无人货船与有人货船共存的局面。

张宝晨认为,航运业智能化的浪潮比预期来得更快,主要原因有三:第一,物流电商化推动了物流成本降低和全球物流体系重构,航运运价提升遇到了“天花板”;第二,航运业过度依赖于人力资源,减员是降本增效的主要途径;第三,现代高新技术为船舶货运无人化、港口自动化、监管和服务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撑。按照张宝晨的预测,未来5~8年是无人货船的初级阶段,业内需要统一认识、明确规范和技术;而到2025年~2030年,无人货船技术将趋于成熟,航运业会迎来有人货船和无人货船共存的局面;最终,无人货船将成为航运业的主流。

持审慎态度的一方则认为,法规是当前智能航运、智能船舶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的确,今年4月,国际海事组织(IMO)召开的第99届海安会(MSC)上,自主航行船舶(MASS)的合法化进程才正式开启。目前,各国对于智能船立法事宜都仍处于无序的状态,因为一旦船舶实现了自主航行,意味着诸如SOLAS、MARPOL等一系列围绕船上人员而制定的公约标准将面临重大调整。IMO将在未来的3届MSC上对相关法规进行归类、梳理,再确定立法框架。

近年来各方对智能船的前期探索已初有成效:2015年,中国船级社(CCS)率先推出智能船舶规范,近年来相继推出了针对船用软件、船舶网络系统、智能集成平台、船舶智能机舱等方面的检测指南;2016年,英国劳氏船级社(LR)发布了智能船舶规范,并于2017年发布第二版智能船舶规范,从智能系统的功能类别、自主化程度两个维度定义智能船。

在国内,一批初具智能化、自主化能力的船舶已经面世。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交付38800吨智能散货船“大智”号。该船是全球首艘申请LR智能船符号CYBER-SAFE、CYBER-PERFORM、CYBER-MAINTAIN的船舶,也是第一艘按CCS智能船舶规范建造并申请CCS智能船符号I-SHIP(N、M、E、I)的船舶。今年1月,20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中远海运白羊座”号在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交付,其智能船舶能效系统达到了LR智能船自主化程度的AL3等级。

今年8月,我国首艘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二”号将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水。江南造船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林鸥在会上透露,“雪龙二”号采用了国内领先的智能船舶设计,取得了CCS智能船舶规范i-SHIP(Hm,M)船级符号;在“雪龙二”号的建造过程中,江南造船与相关厂商合作,对船体总纵强度、局部振动、疲劳强度、冰载荷进行了实时监测;对主柴油机、电力推进系统、机舱辅助设备进行了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健康评估。

智慧航运的发展必须以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位置服务和以全球卫星通信系统的通信保障为基础。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主任曹德胜在会上介绍了北斗卫星的成果及未来部署计划,目前,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可为亚太区域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及实时服务。2018年6月,交通运输部初步形成了《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长江航运应用全覆盖实施方案》,北斗示范工程在内河应用时,水平、垂直层面精确度均可达到毫米级。

智能航运将在中国率先突破?

“其实,人工智能在航运领域的应用是相对简单的,就是给机器设定不同的场景,让其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张宝晨认为,目前我国在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已获得实船验证,智能航行技术一旦攻克,则意味着我国在智能航运时代将与其他航运强国并驾齐驱。“有不少国外专家认为,凭借我国航运企业的体制和体量优势,智能航运将在我国率先突破。”

智能航运我国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的重点领域,国内几大航运公司近年来一直积极参与智能航运的规划与落地。 “新的业态不断出现,并深刻地影响、或重塑、或颠覆旧的业态,我们选择了以‘两智’——智能制造、智慧航运为抓手推动我们的科技创新工作。”中远海运集团科技与信息化管理本部总经理刘一凡介绍,中远海运集团编制实施了《智慧航运总体方案》和《智慧航运行动计划》,并在今年的科研项目中立项实施,其中开展了“智慧航运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该集团内航运、物流业务板块间数据关联整合,探索提升“航运+物流”交易链的效率,还开展区块链培训,通过了解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应用情况,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奠定了“智慧航运平台”的基础。

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武山表示,招商轮船近年来积极开展智能航运相关工作,探索实船研究应用。2015年,招商轮船在6.4万吨散货船“明勇”号上率先试点研究智能型运营维护系统;在项目周期为2017年~2019年的国家工信部“智能船舶1.0研究专项”中,招商轮船参与专项全部9项子课题中的7项,并承揽全部4艘智能船舶1.0示范项目。

虽有有两大航运企业积极参与,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守国还是感到了危机感。“从船东构成来看,不仅有传统的航运船东,还有货主船东、金融船东,未来还可能会更多的平台船东。技术浪潮正不断颠覆传统行业,但我国绝大部分航运企业,特别是中小航运企业对智慧航运缺乏紧迫感。”张守国说。

针对智能航运未来的发展,徐祖远建议从5个方面着手推进。第一,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就智能航运全产业链进行全面设计,统筹考虑发展智能航运所涉及的相关法规、标准、规范、发展规划、资源分配和人力资源再分配等问题;第二,优先考虑保障航运安全,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在发展智能航运的同时应在优先考虑航运安全的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先局部再整体”的思路逐步开发智能航运技术领域的创新,促进有序发展;第三,加快网络科技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高速互联互通,为推动智能航运发展奠定基础;第四,注重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航运智能化人才梯队培养,通过加大政策扶植和科学引导,使得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够得到长足发展,为人才的聚集和培养得到保证,从而为智能航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第五,加强对话交流,促进“政产学研用”各方的互鉴合作。智能航运也是新生事物同时也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共同难题,需要各方共同协作,通过对话交流、互鉴合作,加速各方技术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智能航运的技术研发和相关保障水平。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