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019世界海事大会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召开,大会以“新时代、新科技、新海事”为主题,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事界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代表和企业家等400余人出席会议。本次大会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由中国航海学会、上海海事大学联合主办。

记者在大会现场了解到,此次大会共包含13场论坛,100余个主题演讲,内容涵盖世界海事经济论坛、航运与管理、智能船舶、海事管理、海事法律、海事能源管理等领域的热门话题和重大进展。

本次大会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由中国航海学会、上海海事大学联合主办。大会共包含13场论坛,100余个主题演讲,内容涵盖世界海事经济论坛、航运与管理、智能船舶、海事管理、海事法律、海事能源管理等领域的热门话题和重大进展。

在20日下午举行的诺贝尔奖大师论坛和主题论坛上,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Eric Maskin博士和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George Smoot博士分别以“区块链的优缺点”和“蓝色海洋经济”为主题献上精彩的主旨报告。

首届世界海事大会在上海召开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Eric Maskin博士作主旨报告

Eric Maskin博士指出,区块链同样可以应用于航运与物流。对于理想的航运业来说,不仅要满足全球各地企业的发货需求和准确的船货匹配,还要满足运输的时间和成本的最小化,同时也要保证运输货物品种和目的地的保密工作。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优方案便是区块链,因为其既能实现最优配置,也能使得企业无需公开透露信息。

首届世界海事大会在上海召开

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George Smoot博士作主旨报告

随后的论坛上,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技术合作司副司长Chris Trelawny发表演讲。他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翻倍、失业、环境恶化、恐怖分子等等的威胁阻碍了其发展;而对于国际社会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没有意识到海洋带来的价值,事实上,国际社会依赖国际海运并且从中受益。最后,他表示,未来的百年还希望能与上海海事大学这样的组织合作。

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祖远发表了主旨为《推进国际海事合作 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的演讲。他首先谈及新需求,主要包括庞大的海运经济规模与实际的航海保障需求以及安全需求等,之后他从大国协调与机制完善、规范重塑与标准修订、国际交流与队伍建设论述了合作的新模式,最后,他指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与建设是世界海洋事业发展的契机。

丹麦德勤全球运输以及全球航运和港口主管Casper Ryborg在演讲时指出,集装箱运输行业处于尤其“困难”的时期,净资产收益12%降到2%和3%,航运相关收取费用一直在下降并且越来越低。他也简单分析了当前航运业的趋势如线上平台、定制化服务、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无人船。最后他指出,未来重数据、轻资产将成为发展的趋势。

中国船级社总裁莫鉴辉演讲时大胆设想了2030年和2050年的船舶的未来发展。到2030年,船舶设计仍然是将现有先进技术引入船舶,并且数据整合也将形成辅助决策系统,同时船舶操作中岸基的支持越来越多。到2050年,船型设计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将没有机舱只有能源室,而且会以自主航行为主,辅以岸基操作。对于货船而言,自主航行的最佳操作模式应该是锚地到锚地,港到港,而不是泊位到泊位。

最后,澳大利亚皮尔巴拉港务局首席执行官Roger Johnston也就热点议题发表了演讲。

会上,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黄有方正式对外发布《2018南海航行状况研究报告》,中国航海学会常务理事肖英杰详细介绍研究报告主要内容。

首届世界海事大会在上海召开

在高端对话环节,英国航海学会首席执行官John Lloyd、美国轨道通信公司AIS销售总监George Best、芬兰交通与通信局首席顾问Marko Rahikainen、世界海事大学副校长马硕博士共同参与,围绕“海事行业的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进行交流对话。

大会着眼全球海事领域的学术科技的新发展、新进步,旨在通过多方努力,不断吸引和聚合海事事业发展资源,积极打造行业特色突出且学术科技内容丰富专业的交流展示互动平台。

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表示,随着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以及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科技的应用,航运业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存在一定挑战,此次大会的举办,将促进国际海事的开放化、规范化与升级转型,加深国际海事的互利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航运产业在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焕发活力,繁荣发展。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