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运业开年遭遇运价"滑铁卢"。

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SCFI)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7日,SCFI已从年初的2505.17点骤降42.67%至1436.30点,主要贸易航线运价呈现断崖式下跌。其中美西、美东与南美线跌幅最为惨烈,分别暴跌54.12%、48.13%和45%-54%,创下近年罕见跌幅。

面对市场剧烈震荡,全球航运巨头紧急启动联合救市。据德鲁里(Drewry)统计,未来五周内欧美主航线将削减6.6%运力,涉及47个预定航次取消。其中跨太平洋东行航线运力缩减幅度高达43%,亚欧、地中海航线运力缩减30%,跨大西洋西行航线缩减28%。行业龙头地中海航运公司(MSC)率先调整战略布局,不仅退出跨太平洋航线,更将旗下2.4万标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调离亚欧干线,转投地中海与西非市场。

航运咨询公司Linerlytica最新报告显示,航运联盟正在推迟新航线布局。原定3月启航的海洋联盟亚欧新航线已暂缓实施,Premier联盟两条太平洋新航线也推迟至5月后。海运数据公司MDS Transmodal数据显示,3月份太平洋航线运力环比缩减5%,总量减少8.1万标箱,尽管同比仍增长16%,但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是大规模运力调整的前奏。

值得关注的是,行业正面临运力过剩的结构性矛盾。根据Wadey数据,2020年底至2024年底全球集装箱运力激增超33%,同期货运量增幅不足10%。航运企业高管指出,即便叠加红海危机、疫情反复等突发因素,市场仍难以消化过剩运能。随着新造船陆续交付,运力过剩压力恐持续加剧。

当前市场颓势已传导至具体航线报价。欧洲线40英尺箱运价从1月3日的2851美元跌至1582美元,美西线从4997美元腰斩至2291美元,美东线则从6481美元骤降至3329美元。业内人士担忧,若现行减班、换船等调控措施未见成效,或将触发更大规模的船舶闲置潮,而国际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进一步抑制货物流通。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