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5月12日),中国和美国发布联合声明,同意在未来90天内降低对彼此商品的关税。这场贸易摩擦原本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并加深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裂痕,而此次关税下调将为双方提供一段暂时的喘息期。

此轮谈判,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不过,美国因芬太尼问题对中国加征的20%关税将继续保留,因此,美国将在90天内把中国商品的加征关税从145%下调至30%;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关税税率也将从125%降至10%。

而集装箱航运业也表示已经准备就绪,随时恢复常态化的跨太平洋航线运营。Flexport首席执行官瑞恩·彼得森(Ryan Petersen)在周一凌晨的发布一份声明中表示:“准备好迎接航运业的繁荣吧。” 

图片

马士基表示,中美两国达成暂停加征关税90天的协议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达飞轮船首席执行官鲁道夫·萨德(Rodolphe Saade)也认为两国暂停关税“对达飞来说是个好消息”。

赫伯罗特在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公司预计中美航线货运量将迎来增长,为旺季运营注入动力。虽然公司原计划采用小型船舶执行中国至美国航线,但若市场需求持续强劲,不排除调整运力部署的可能。

与此同时,航运股也迎来大涨,收复了近几周的失地。5月12日,马士基股价上涨约10%,赫伯罗特上涨近12%,以星航运(ZIM)更是飙升约14%。

但航运业多方也警告称,供应链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难以预测跨太平洋航线业务能恢复到何种正常水平。中美双方的降税幅度足以释放过去一个月被抑制的需求,积压货量可能将如开闸洪水般涌入市场。

航线面临运力紧缩

太平洋海事航运协会主席迈克·雅各布(Mike Jacob)表示:“虽然预计中国至美国的跨太平洋东向航线订舱量将出现回升,但由于关税仍未完全取消,其回升幅度、范围及强度均难以预估。这虽然会带来需求增长,但短期内仍需应对船舶舱位、太平洋两岸集装箱设备调配等问题。”

运价平台Xeneta首席分析师彼得·桑德(Peter Sand)表示,跨太平洋航线的平均运输时间为22天,因此客户将利用这90天的时间窗口,尽可能多地将货物运往美国,“这将给运费带来上行压力。”

Linerlytica分析称,中美两国互相暂停关税,将推动未来三个月跨太平洋货运量激增,与传统的夏季旺季需求叠加,预计运价将大幅攀升。航运公司已提前宣布征收每1000-2000美元/FEU的临时旺季附加费,最早于5月15日生效,届时美国西海岸航线运价将再度突破3500美元大关。

Ardent全球物流公司董事总经理杰森·库克(Jason Cook)表示:“抢舱位大战已势在必行。客户从上周五及周一清晨就已开始提前订舱。本周的每一天都至关重要,必须争分夺秒落实舱位预订方案和船公司的预期配额。”

距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145%关税仅月余,中国已积压大量待运货物。赫伯罗特等航运公司数据显示,近几周货运量骤降约30%。Flexport海运采购主管内里尤斯·波斯库斯(Nerijus Poskus)也指出,五月前三周,跨太平洋航线已有34%的运力通过停航和撤线被削减。

Hapag-Lloyd_Spinelli_Italy.JPG.jpg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关税新政公布前,中国出口集装箱订舱量已现回升态势。据海运可视化平台Vizion与商业数据公司邓白氏(Dun & Bradstreet)统计,上周订舱量环比激增29%。

波斯库斯表示,当前船舶装载率已达85%-90%,但仍有大量积压货物等待出运。若需求增长超10%,而船公司仅恢复10%运力,舱位将面临告罄。船公司必须增派加班船等额外运力,才能满足进口商需求。

他警告称,由于运力补充无法即时到位,跨太平洋航线将迅速出现舱位紧张。“问题在于,大量船舶已被调配至其他航线,如亚洲区内、亚洲-拉美等。这些船舶也并非闲置待命,因此将运力重新调回跨太平洋航线并非易事,需要时间缓冲。或许能立即调回一两艘船,但就整体市场而言,要实质性地恢复跨太平洋运力至少需四周以上。”

港口可能不堪重负

业内人士称,美国港口系统的货物吞吐能力与2020年相比并无提升,任何货运量激增都可能使港口超负荷运转。

屏幕截图 2025-05-13 165938.png

马士基北美公司总裁查尔斯·范德斯蒂恩(Charles van der Steene)表示,当前货运量已下滑30%-40%,若出现反弹,激增的货量将考验港口系统,届时出现运营中断将在所难免。

波斯库斯指出,空箱调配等若干问题将使协定后的市场环境更趋复杂。“航司已将大量空箱转至东南亚地区,甚至暂不安排返箱,”他解释道,“这意味着至少部分航司在特定区域将开始面临空箱短缺。”

他补充说:“随着航司取消或削减运力,空箱返亚速度已无法维持数月前从美国运出时的效率。”

中美贸易进入冲刺阶段

若中美未能在90天的期限内达成长期协议,关税可能将再度上调。美国企业正抓紧利用关税窗口期加紧囤货,以应对可能重启的高关税。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健康产品制造商Therabody已重启在中国的生产线并加速生产。手提包品牌Bogg Bag已撤销原定涨价计划,并重启今年初暂停的生产线,同时将加速完成生产并安排出口,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港口拥堵。

家居用品企业Net Health Shops首席执行官查克·格雷戈里奇(Chuck Gregorich)指出,短期关税下调窗口确实带来利好。该公司正考虑恢复3月起暂停的数十个中国集装箱运输,预计这将有效补充库存,缓解当前供应链的紧张状况。

屏幕截图 2025-05-13 170135.png

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出口商也正重启对美贸易。

据财新报道,做鞋类代工起家的温州德赛集团总经理张文杰透露,受中美关税调整影响,公司已接到品牌方发货通知,正计划重启对美出口业务。不过由于鞋类产品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已被加征16%关税,叠加此次调整后综合税率将达46%。

主营服装跨境电商的深圳市翔飞扬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溶表示,公司正等待美国海关正式通告后再大规模联系美国客户安排出货,目前大量货物已备妥在仓。

不过,美国进口商在权衡是否要赶在90天窗口期内抢运货物时,还需评估中国供应商能否如期完成订单,并确保货物在7月底前装船出运。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