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少爷造“塑料船”太平洋上寻垃圾(图)
4年筹备为寻海上垃圾
是谁提出了乘“塑料船”航海的设想?
一个名为“生态探险”的环保机构的新闻官夏洛特·伯夫顿向本报记者介绍了“普拉斯提基”号的来历。
200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一份名为《深海和公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报告,报告中提到,在太平洋上发现了一片面积相当于两个得克萨斯州的“新大陆”,它是一个以塑料垃圾为主的“海上垃圾场”。来自美国的球鞋、中国的塑料袋、日本的渔网碎片、塑料玩具、旧牙刷等……各式垃圾随洋流漂到海中,并且在不断扩大。
大卫·德·罗斯柴尔德是金融巨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继承人之一。出身金融世家,却钟爱冒险和环保,并且创立了环保机构“生态探险”。
据伯夫顿介绍,那份联合国的报告引起了罗斯柴尔德的注意,他希望做点什么让更多人关注海上垃圾场。
而最终利用“塑料船”航行的灵感,则源自挪威探险家托尔·海尔达尔1947年的一次探险经历。
当时,海尔达尔用9根轻型原木制成一只木筏,6名船员从秘鲁驾驶这只木筏出发,用101天抵达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群岛,创下了航海史上的纪录。
何不用可再生塑料制作一艘船,并进行一次前往“海上垃圾场”的跨洋航行呢?罗斯柴尔德决心已定,并给这艘船起名“普拉斯提基”(Plastiki)———将英文单词“塑料”(plastic)后半部变形是为了向海尔达尔的那艘木筏“康。提基”号致敬。
“这个设想符合我们所有的要求,”伯夫顿说,“这是一场引人注目的、先锋式的探险,这不仅吸引人,有新鲜感,也具有教育性”。
此后整整三年时间,罗斯柴尔德一头钻进这项“事业”当中。
船的设计来自于一个建筑师团队,从设计、建造到测试,耗费近3年时间。
许多用于建造这艘船的技术都是在现场发明的。这期间,罗斯柴尔德找到5名经验丰富、志同道合的船员,与他一同去冒险。
就在“普拉斯提基”号即将造就之时,有人通知他美国一个海洋研究基金会打算建造一条用浮筒捆扎而成的排筏,从夏威夷出发,前往海上垃圾场。巧的是,他们也给船取名为“普拉斯提基”。这个消息让罗斯柴尔德很惊讶。然而,这个基金会最终放弃了这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