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海峡都市报12月2日讯(本网记者 林姿 袁文通/文 包华/图)2010年11月29日,平潭海峡大桥开通的前一天,平潭的渡轮像以往那样,早上6点准时从娘宫码头出发开始一天的航行。可对于这条船上的船员们来说,这是不平静的一天。

  上午9点,平潭娘宫码头只有寥寥几部车辆在排队等船,没有了以往那样的“长龙阵”。记者登上靠岸的闽渡102号渡轮,甲板上水手念其舜,是专门负责甲板上车辆引导的工作人员,由于车不多,他和记者聊了起来。老念今年50岁整,19岁就上轮渡工作,当过大副、舵手。“桥通了以后我还会在这,这些货车还得走轮渡,所以我还不会下岗。”老念乐呵呵地说,手里也没闲着,清扫起船上的厕所。

  船舷上,一名身穿海员制服的中年男子,凭栏眺望着对面的大桥,若有所思。记者轻轻地走近他,冒昧打断了他的思绪他原来就是这艘渡轮的船长,名叫魏奕财,58岁,从1975年平潭娘宫码头投入使用至今,整整开了35年的轮渡。老魏倒是先考了记者一题:“一趟轮渡的距离海里,我每天平均来回40趟,你猜我35年跑了多少?”记者掏出手机要算,老魏哈哈一笑:可以“绕地球3圈啦!”老魏说,他现在的工作时间是开12天休6天,工作时每天早上6点开船,晚上到9点收工。大桥开通后,估计轮渡的车流会降到现在的1/3。“从明天起我和大副可能会轻松些吧,但也不确定。”

  “船长,轮机已经检查完毕。”一名两手沾满油污、手提电筒的老人走进驾驶室。他叫林光银,是船上轮机工。据2魏船长说,他在渡轮上的工龄和船长一样,今年已经66岁了。老林解释说,由于渡轮上人手不够,尤其是像他这样有经验的轮机工,于是返聘回来。对于轮机检修,老林多年8练就了一套“望闻问切”的功夫,在100多分贝的轮机舱里,任何异常的响动都逃不过他的耳朵。

  不知不觉船到了福清小山东码头,在下船的阶梯上,一份厚厚的海都报突然递到眼前。“一块钱一块钱!”一位头戴鸭舌帽的卖报老人,在船快靠岸了还在抓紧最后一刻商机。他叫谢来康,62岁,在渡轮上卖海峡都市报5年了。“这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卖报,明天就不来啦!”老谢说,大桥开通后普通乘客将大大减少,他也将转战到其他地方。

轮机工林光银一丝不苟地在检查设备

谢来康最后一天在轮渡上卖报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