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两艘救援船“海巡31”和“南海救115”在我国南海展开的搜救演习今天(27日)结束,本次演习模拟了渔民一天前在海上遇险并在海面漂浮等待救援的情景,而救援船将会根据渔民身上的手机终端进行定位和搜救作业。

演习用假人,中国之声记者满朝旭微博


  常年在中国南海海域作业的渔船中,4成从事远洋作业,6成从事近海作业,在近海作业的小渔船如果遇到险情,主要通过手机向海上搜救中心报警。本次演习中的一个场景就是搜救中心接到报警,24小时前一艘渔船用手机最后一次通话并报告位置后,失去联系。而为了达到最佳演练效果,演习前一个假人作为遇险人员被提前抛入海中。

  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主任翟久刚介绍,移动终端定位、漂移推算系统等高科技手段还没有被系统地进行评估和校正,因此这次扔下海的假人身上携带着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移动终端,最后要看看哪家提供的数据最准?


  翟久刚:在海南的三家移动运营商都参加我们这次的联合搜救演习,因为我们没法要求在海上遇险的人到底是持有的哪一个移动运营商的手机,演习完了以后还要进行一个演习评估,看看谁的准确。

  而一旦移动终端定位、漂移推算系统得到校正,这些高科技手段将会应用到渔船和渔民上,那么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这样的装备能起多大作用?普通的渔民用得起么?对此,海南海事局副局长张捷做了详细的说明。

  张捷:如果渔船遇险,当时我们就能够接到他报警的消息知道他在哪里还容易一些,有很多家属是超过一天多的时间没有接到亲人电话消息或者打电话也打不通,超过一天了,这个时候他才报警,没有及时报警,这是我们这一次演习设定的场景的一个依据。

  5月27号早上9点,救援船进入了模拟遇险人员所在海域,一架直升飞机从三亚出发到达指定坐标将目标捞起并运送到海巡31的甲板上。

  至此演习科目已经顺利完成,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将会收集相关数据以对移动终端定位和漂移推算系统进行评估。(记者满朝旭)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