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勇鑫(右二)在拉赫兰顿号抵达青岛市时在码头上与船员接洽。

2月22日,2011/12赛季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站赛事拉开帷幕,服务赛事的岛城志愿者们在追逐梦想和锻炼自己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新时期的雷锋精神。

换个身份追逐梦想

“选择航海和帆船运动是出于对大海的热爱,我坚信人在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理和心理都会极度疲惫,在这种疲惫和高度紧张的情绪下一次次和死神擦肩而过,会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这能锤炼并改变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月25日,面对侃侃而谈的段文菲,记者很难相信,眼前这个年仅22岁,身材娇小的年轻姑娘已经有着多年的航海经验,还曾参加过多次大型国际帆船比赛。

段文菲从高中开始就迷上了帆船,从学习帆板开始,到大学期间在青岛某帆船俱乐部兼职做教练,再到以前帆手的身份参加市长杯帆船赛,她一直追逐着航海梦。

“环球航行是我最大的梦想,我想我一生都会为之奋斗吧。”说到此,段文菲眼睛里闪着亮光。2011年春节过后,段文菲看到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招募中国选手的通知,报名面试通过,一路过关。按照原定计划,她将以青岛号船员的身份完成英国南安普顿至巴西里约热内卢赛段的比赛,但最后因为年龄等的问题,她的签证没有办下来。

“她现在应该在参加比赛,而不是做志愿者。”谈到段文菲这次落选,克利伯组委会综合部志愿者管理负责人李金龙颇为惋惜,他指着墙上张贴着的“青岛号”中国籍船员的海报告诉记者,“她已经上了海报。”

段文菲并不掩饰她未能参赛的遗憾,但坦言作为一名专业志愿者,能够帮助其他船员完成比赛也是实现梦想的一种方式。“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完全不同的经历,作为‘青岛号’帆船的联络员,我要考虑的问题比在船上更加全面,这也是一个和船员换位思考的过程,专业志愿者的经历对我以后参加比赛,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希望能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2月22日,从新加坡至青岛赛段冠军拉赫兰顿号靠岸那一刻开始,志愿者管勇鑫的脚步就没有停下过,他一边用流利的英语与拉赫兰顿号船长斯图尔特杰克森交流,一边向记者解释:“再等我两分钟,还有些事情要沟通。”

管勇鑫现读青岛大学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这次担任拉赫兰顿号的陆上联络员,也是他第一次做志愿者。联络员在志愿工作中对英语要求最高,“我的专业能让我胜任这项工作,反过来这次经历也能提高我的口语水平。”他说。

管勇鑫、段文菲他们在春节前都接受了为期5天的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包括航海、礼仪、急救知识等。

“希望我们的志愿服务能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并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段文菲说。

克利伯环球帆船赛一个赛段一般耗时一个月,在整个赛段内,船员一直在船上,实行四至五个小时轮班工作制,遇到特殊情况,全体船员都要在甲板上应急,因此靠岸休息的这段时间对船员来说尤为珍贵。

“船员们一靠岸,我们就第一时间送上一大箱青岛啤酒,既能帮助船员们缓解疲劳,又带有我们青岛的特色。”段文菲说。

段文菲给记者展示了一张由志愿者手绘的地图,上面生动而准确地标注了青岛的特色小店,包括瑜伽休闲、饭店、酒吧、购物中心等,“为了便于外国船员出行,上面的店家都是在船员休息酒店一公里之内的。”

雷锋精神的现代传承

今年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纪念日,也是第13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对于志愿者部华文和朱广志来说,成为志愿者更像是为了奉献的精神。

就读于青岛大学化学专业本科四年级的部华文一直就渴望体验志愿工作,但由于英语水平不理想,被分到了后勤组。“我们一个小组4个人,负责分发办公用品、饮用水、礼品袋和衣服等。”部华文说,“虽然工作非常琐屑,但我还是乐在其中。”

由于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站活动在2月22日启动时,青岛大学还没开学,该校人力资源专业的大三学生朱广志在市内自己租住了房间,对于这种“倒贴钱”做志愿者的行为,他也觉得为了这次难得的机会,还是值得的。

关于雷锋精神的传承,朱广志有自己的理解,“我们从小是听着雷锋的故事长大的,每年也会举行相关的纪念活动,这种精神需要传承,任何时候都很重要。”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