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几年前,渔船随便出趟海就能捕上好多海鲜。但是现在这几年渔业资源越来越少,要不是有柴油补贴,我们都不敢出海。”日前,大连海事大学“海先”团队在吕四镇开展以“传承海洋文化,探索近代第一城涉海产业发展之路”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当地水产品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吕四渔场处于赤道暖流的支流、暖流、长江径流和苏北沿岸水团等三个不同水系的交汇处,水体内营养物质丰富,各种浮游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是各种鱼虾蟹摄食的良好场所,总面积约8000平方海里,合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八大渔场之一。

据“海先”团队队员介绍,在此次活动之前,他们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发放调查问卷以及走访南通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不仅南通市,几乎全国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渔业资源日益匮乏。队员们希望通过对吕四渔场的实地考察,得出问题所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调研中,“海先”队员们首先采访了当地的渔民。据渔民们介绍,如今的渔业资源已大不如前,出海捕鱼经常会亏本。“然而,不捕鱼又没有经济来源,所以我们还是会冒着亏本的危险捕鱼,期望能赚一笔钱弥补之前的亏空并用来支付生活所需。”南通一家水产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卫彬近些年的经营苦恼也印证了渔民们的说法。“这几年渔业资源越来越少,要不是有柴油补贴,我们都不敢出海。”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渔业资源的减少?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专家姚国兴认为,主要应该是由海洋环境的污染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气候的变化以及人为过度捕捞所致。不过,姚主任同时介绍,其实海洋研究所一直在研究渔业增产的问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文蛤、竹蛏、对虾等水产品已经增产15%,同时他们也与国家海洋局合作,对海洋环境进行监测与保护。

队员们经过实地考察与走访,还发现在保护渔业资源方面,政府与渔民上存在着一些分歧:一方面政府通过设置休渔期,以保护渔业资源,而一些渔民会私自在禁渔期捕鱼;而另一方面,渔民认为政府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做得还不够。队员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政府要与渔民达成一致,共同保护好渔业资源。为此,“海先”团队呼吁,政府与渔民应共同成立一个组织,监督政府与渔民的行为,达到互相承诺、互相监督的目的;除此之外,政府也需要加大渔业增产的科技投入。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