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供图

通过罪案现场的“蛛丝马迹”,还原罪案真相,追捕真凶祸首,是很多警匪片的核心情节。日前,南沙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副中队长陈壮雄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讲述了他是如何通过对“蛛丝马迹”的深究不放,从而侦破了一件件疑难案件的。

1

一块擦痕解开船员失踪之谜

今年2月21日,南沙区某船厂,外籍油轮上的一名外籍船员突然“神秘失踪”。案件如何定性,关系重大。

通过现场勘查,陈壮雄发现,遗留有失踪船员物品的甲板下方船身上,有可疑的擦拭痕迹。不过,由于可疑痕迹位于甲板下方8米、海面上方11米,且有绳索拖痕干扰,极难辨认。为了求证擦痕与外籍船员失踪的关系,在消防员的协助下,陈壮雄用绳索将自己吊至擦痕所在位置,进行近距离勘查检验。

陈壮雄靠近擦拭痕迹并拍照后,确认为新鲜的擦拭痕迹,支持了意外落水的证据,为事件的定性发挥了关键作用。事后,公安部督促省公安厅刑侦局专门派出专家组进行复核,专家组复核后,给予了高度肯定。

2

“针头血迹”令猖狂“海盗”认罪

2011年3月8日晚上,南沙区珠江口横沥水道发生一宗持枪抢劫案,在海上从事运砂生意的梁某在床舱内遇到了偷爬上船盗窃的小偷,梁某与对方搏斗时被对方连刺几刀致重伤,其妻子也在与歹徒搏斗时受伤。随后,歹徒借夜色逃走。由于事发当晚正在涨潮,船只无法靠岸,梁某终因错过最佳救治时机而身亡。

事发后,南沙区公安分局随即成立专案组对案件展开侦破。3月17日,抓获犯罪嫌疑人姚帝清。由于该案发生在海上,且案发第一现场证据已被破坏,办案民警在现场并没有提取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而姚帝清面对办案民警时,曾嚣张地称,“你们能把我怎么样?你们有证据吗?”

关键时刻,陈壮雄在案犯的鞋上发现只有针头大的血迹,通过DNA比对确认与死者基因型相同。而正是这一滴“不起眼”的血迹,成为了破案的关键性证据。

在证据前面,姚帝清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自己全部的作案经过。

3

“尸块指纹”揪出罪案第一现场

2011年1月11日,南沙区塘坑村垃圾场内,两名清洁工人在整理垃圾时,在一个旅行包内发现了两块人体碎尸块。经DNA比对,发现死者曾因盗窃劳教三年,而劳教时的身份还是“假身份”。面对着一片“迷雾”,陈壮雄通过指纹核对,确认死者有7个假名。

通过对死者生前活动轨迹的分析,警方推测案发第一现场应在南沙区黄阁镇辖内。搜索开始后,很快就有房东提供线索:死者生前曾带一名陌生男子到其楼下租房,该承租人已退租。

而在已经被清理过的出租屋内,陈壮雄在厨房墙壁上发现了微量血迹,经DNA比对确认与死者基因型相同。随后,又在床脚和床头发现微量喷溅状血迹,地板和厕所地面经化学试剂显现呈现大面积的阳性反应(有血的稀释成分),从而确认该出租屋为碎尸现场。

有了证据支持,侦查人员迅速追捕房间的承租人,11天后即在湖南娄底地区抓获嫌疑人黄某和阙某。

陈壮雄

现年38岁,1997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三级警督,现任南沙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副中队长,分管现场勘查、痕迹检验和警犬工作,提出“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和DNA数据库精确串并+足迹自动识别系统及视频、工具、作案手段和特点拓展串并”理念。2011年,陈壮雄共精确串并13串、133宗,为南沙区打击多发性侵财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证据,屡破奇案。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