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边防战士从舷梯上扶下俄罗斯籍货船“石勒喀”号上的受伤船员

人民网潍坊12月8日电 12月6日下午,潍坊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接到俄罗斯籍货船“石勒喀”号打来的求助电话,称船上一名船员在海上伤情恶化急需手术。我市边防检查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潍坊森达美港等多个部门立即启动紧急救助预案,开通“绿色救助通道”。当晚11时许,救援船顺利靠岸,受伤船员被送上了早已在岸上等候的120救护车,迅速送往市人民医院救治。整个救援过程中,受伤船员四次伸出大拇指,表示对救援人员的感谢。经过检查,这名船员的眉骨受到撞击,右脚跟骨、桡骨、左手臂骨折,目前身体状况良好,正在医院接受进一步救治。

下午4时许 多部门研究,开通“绿色通道”

6日下午4时许,记者闻讯后立即赶到位于滨海新区的潍坊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来自我市边检站、检验检疫局、森达美港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正在商讨救助方案。

据介绍,需要救助的是俄罗斯籍货船“石勒喀”号上的一名船员。该船于11月下旬停靠在江苏省太仓港装卸过货物。期间,一名船员受伤。伤者曾到当地医院进行过救治,该船驶离太仓港后伤者伤情恶化,急需手术救治。目前该船停靠在潍坊森达美港约10公里处的西锚地等待进港装载货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上救援与陆地救援不同,尤其是求助船只还是一艘外籍货船,亟待解决的就是救援船只和签证问题。潍坊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当即表示,人命关天,立即开通“绿色救助通道”,救援船只由船舶代理公司负责,签证问题可以事后补办,先救人。

晚上9时许 终于发现求助船“石勒喀”号

下午4时30分许,由边检站、检验检疫局等部门组成的救助小组准备就绪,救援船只也已到位。这时,救援人员接到森达美港值班调度室的电话,现在是船只进港时间所有船只不能外出,只能等待出港时间。

当晚7时30分,终于等来出航的时间。参与救援的船只“潍港拖2”驶离港口。半小时候后,记者只听到海浪声和马达声,周围一片漆黑,船体晃动的幅度至少40度。

当晚9时许,船长告之救援队员发现西锚地停泊的“石勒喀”号,两名边检战士脱去军大衣,换上救生衣出仓展开救援。

记者透过船舱玻璃看到救援船与“石勒喀”号已咫尺之遥,俄籍船员已经在船体外架起了舷梯。但是救援船只在海面上剧烈地摇晃,就连船上的工作人员也无法站立。

“这种情况根本无法救援,还需要调整船体。”船员李春生说,两船如此接近还晃动得这么厉害,是因为海风太大,海水被船只挤压,冲击力更大。只能去“石勒喀”号另一侧,海风会小一些。

随后救援船驶向“石勒喀”号另一侧。记者注意到,“石勒喀”号整个船体至少有200米长,船体海平面以上部分有四层楼高。相比之下,救援船则十分渺小,船舱甲板距离“石勒喀”号还有四米多高。大约15分钟后,两船再次挨在一起,舷梯也从“石勒喀”号另一侧移了过来。

晚上9时30分许 成功完成救援迅速返航

按照国际惯例,中方救援人员不能全部登上“石勒喀”号,只能有引航员和船舶代理人员登船。于是,记者登上救援船顶部,只见中方3名救援人员登船后,首先跑向“石勒喀”号驾驶室。随后,几名俄罗斯船员把伤者抬到了甲板上。中方3名救援人员则在驾驶室内处理相关事宜。

记者看到,受伤的俄罗斯船员头戴灰色棉帽子,身穿黑色夹克和运动裤,右脚踝用厚厚的棉布包裹着,右眼周围有黑色血迹。但是该船员的精神状态良好,还不时地和同伴进行交流。

晚9时30分许,中方3名登船人员携带着受伤船员的包裹走出驾驶室。受伤船员在同伴的帮扶下走上舷梯,不足1米宽的舷梯两侧虽然有护栏可以让他借力行走,但因为受伤的右脚,行动还是十分困难。至舷梯底部,俄方其他船员不能再继续前行,只能伤员自己下船,此时中方2名边防战士走上前去,四只手紧紧地抓住受伤船员。但是舷梯至救援船只甲板还有1米高的距离,受伤船员见状后自己坐在舷梯上,先把腿部伸给边防战士,然后靠臂力慢慢地滑了下来。受伤船员上船后,救援船只撤离。

晚上11时许 受伤船员被送上了救护车

在救援船只返航过程中,受伤船员落座后,救援人员立即给他披上棉大衣,受伤船员脸上露出微笑,连忙伸出大拇指,连声说“thank you thank you”。

因为受伤船员不懂英语,救援人员中又没人会说俄语,双方所有的交流都是靠手来比划。当他想抽烟的时候,会把两个手指放在嘴上,作出抽烟状。救援人员被他的这一动作逗得哈哈大笑,随即拿出香烟。

这名受伤船员非常懂得国际船之间的惯例,带稍稍平复后,就从包裹里拿出了自己的船员证、医院病例及所拍的片子,给救援人员看,边检站的工作人员也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了登记。

船舶代理崔立波是登上“石勒喀”号的一名中方代表。他告诉记者,自己登上船时,就在驾驶室里见到这名受伤船员,正坐在椅子上。他上船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醒受伤船员不要忘记携带证件及生活用品。当“石勒喀”号上的翻译向受伤船员转达时,对方还向他伸出了大拇指。整个救援过程比之前想象的要顺利得多。

当晚11时许,救援船顺利靠岸,在救援人员的搀扶下,受伤船员被送上120救护车。在整个过程中,受伤船员连续两次对救援人员和岸边医护人员伸出大拇指。

◎伤员情况

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7日凌晨,受伤船员被送往市人民医院骨创伤外科救治。当天下午,记者与俄语翻译小孙一起来到病房,看到斜躺在病床上的受伤船员,气色好了许多。

骨创伤外科护士长徐爱荣告诉记者,这名受伤船员送达医院后,医护人员检查发现,伤者的眉骨受到撞击,右脚跟骨、桡骨、左手臂骨折。医护人员重新对骨折处进行了包扎。

“因为医院里缺少俄语翻译,一开始还真不知道该怎么给他治疗,毕竟很多药品会引起不良反应。当天上午,一位曾在乌克兰留学的大夫来到了科里,这才制定出了治疗方案。”徐爱荣说,伤员目前状态良好,要看拍片结果再进一步治疗。他在船上之所以感觉到疼痛,可能是不习惯石膏或右脚着地造成的。

想给妈妈打个电话

记者与这名受伤船员交流得知,他叫德米特里·谢尔盖维奇·喀什林,今年35岁,家里人都叫他迪马,家住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他此次出海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来到中国也有十天了,但潍坊还是第一次来。此次受伤是因为在海上工作时,船上的钢索掉落在甲板上,打伤了自己。他对潍坊的医疗条件感到非常满意,医护人员都很照顾他。就在记者来之前,他实在是太想吃苹果了,就问医护人员要了一个,说到这里时,迪马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起来。

当记者问起迪马有什么需要时,他说,现在非常想跟妈妈通个电话,告诉她这里所发生的一切,让她放心。但他的手机无法拨打国际长途,医院里好像也无法提供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