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员们在看地图,讨论航线。(南海网特派记者邓松摄)

船员们在看地图,讨论航线。(南海网特派记者邓松摄)

  船员在制作浮标。(南海网特派记者邓松摄)

船员在制作浮标。(南海网特派记者邓松摄)

  船员在磨刀。(南海网特派记者邓松摄)

船员在磨刀。(南海网特派记者邓松摄)

  渔民在织补渔网。(南海网特派记者邓松摄)

渔民在织补渔网。(南海网特派记者邓松摄)

海南捕捞船队赴南沙捕鱼:南海网记者海上日记(2)

5月7日 星期二 天气晴、有风

今天是我在海南省赴南沙捕捞船队补给船生活的第二天。第一天结束了充实的采访后,我和同事邓松两人睡在一间船舱,约1米82长、1米2宽的床,床上铺着一张草席,床顶吊着一台小吊扇,整个房间大约5平方米。美中不足的就是比较靠近发动机舱,发动机的声音有点大,虽然在床上“翻”了好一会,还是安稳进入了梦乡。

今天一大早6点多,我就被微微晃动的船“叫醒”了,当时还有点纳闷,怎么有点晃?马上又自嘲地笑了笑,这不是在船上嘛。我和同事拿着杯子蹲在洗澡间里刷牙,一番简单的洗漱后,我们吃了航程以来的第一顿早餐——瘦肉粥,味道不错。

船员们吃完了早餐,各自拿着工具开始“干活了”。有的船员拿着磨刀石在水龙头边上“哗哗”地把一把把略带锈迹刀具磨亮,还有的船员在整理杂乱的鱼线,或是熟练地拿着鱼线编制鱼兜,还有的渔民在制作钓业船用的钓具浮标。

船员们告诉我,磨刀是为了在收购鱼货时,宰杀一些体型较大的鱼类;有部分鱼线因为太久没用了,已经缠到了一起,这才需要整理;鱼兜是用一根结实的竹竿,顶部装上铁圈,再用鱼线沿着铁圈周围向内编,最后做成一个兜,在钓上大鱼时,必须得用鱼兜把大鱼从海里捞抄起来;而浮标就是判断有没有鱼上钩的。

船员们各自做着手头上的工作,我和同事也拿着采访本、照相机、摄像机进行着采访,经过了一个忙碌的上午,午饭时间到了,中午饭是酱油鸡和清炒葫芦瓜。相比昨天的炎炎烈日,今天的海风比较大,我们在风中结束了第二天的午饭。

下午,补给船的经理韩定勇带着我参观了船上的检验室、精粗加工间、速冻间、冷藏室等,详细介绍了补给船收购了渔民的鱼货后,是如何加工、冷藏、保鲜的。

很快一天又过去了,海面上的浪不算大,但船身还是会时不时有轻微的摇晃,三亚晨报的记者王全印在晚饭后站在护栏边笑着说“其实出海没想象得那么恐怖啊,虽然我没出过海,但也不晕船啊。”

南海网特派记者高鹏在5月7日6晚6点40分记于琼三亚F8138补给船

  渔民在制作渔具。(南海网特派记者邓松摄)

渔民在制作渔具。(南海网特派记者邓松摄)

  船员在制作鱼钩。(南海网特派记者邓松摄)

船员在制作鱼钩。(南海网特派记者邓松摄)

  船员们吃午餐(南海网特派记者高鹏摄)

船员们吃午餐(南海网特派记者高鹏摄)

  媒体记者船上吃午餐,中午饭是酱油鸡和清炒葫芦瓜。(南海网特派记者高鹏摄)

媒体记者船上吃午餐,中午饭是酱油鸡和清炒葫芦瓜。(南海网特派记者高鹏摄)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