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扛,大病拖

46岁的船员汪建平,已经30多年没有去医院看过病了。

“过几天就好了”,每次身体不舒服,汪建平总是这样安慰自己。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自己吃点药或者扛着,扛几天总能自愈,只是偶尔也会有扛不住的情况。有几次牙疼,实在没办法,只能就近靠岸,在岸边乡镇集市上找个看牙的把牙拔了作罢。

汪建平说,像他这样多年不到医院看病的船员非常多,“一来常年在船上生活没有时间去医院,二来说实话是怕花钱。我们船员的年收入不多,而看上一次病就要花掉成百上千,实在承受不起。”

不过,“多年不进医院绝不代表船员们的身体好,相反他们的身体状况普遍较差,医疗卫生意识亟待提高。”多次给船员义诊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的副院长赵明告诉记者。

目前,船员尤其是内河船员总体来讲还属于低文化、低收入群体。许多受雇于船主的船员,年收入不过2万元,但这些几乎都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对于如今医院看病动辄成百上千的费用,船员们确实不堪重负。

因此,对船员来说,患上扛一扛就能自愈的小病,尚属幸运。一旦大病突降,给船员自己和家庭带来的阴影难以想象。据了解,因没有及时治疗而延误病情拖成重病或造成不幸的船员不在少数。罹患肝癌的阜宁船员安春来在弥留之际唏嘘“有病千万不能扛,否则会送命的”,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事实上,早在2010年一项针对船员健康的随机抽样调查就显示:被抽样的331名船员1年内各类疾病患病率高达78.25%,各类疾病均显著高于同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及其他学者调查的居民各类疾病患病率。其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肝肠炎等疾病的患病率颇高,分别为31.72%、22.66%、9.97%和8.76%。

“船员的健康状况总体上一直在下降”。今年5月,长航总医院体检中心主任董晓萍曾率队抵达芜湖,为驻地船员体检,但体检结果让董晓萍颇为担忧。“由于船员长期生活环境差、饮食不规律、连续上夜班等,仅基础检查就有听力下降、视力变差等问题。不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患上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船员也不少。还有一些船员染上血吸虫病等职业病。”

此外,由于生活封闭,船员长期缺乏家人的陪伴,心理问题也尤为突出。中远集团曾成立课题组对船员做心理测试,结果显示:船员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比普通人群要差,心理症状阳性检出率远高于普通人群,癔病症、妄想症、轻躁狂症、抑郁症、精神病态、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的均值高。

遗憾的是,比起船民的身体健康,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容易被忽略。

B

水上医疗机构缺乏

船员看病难,并非是新问题。一方面,这是由船员特殊的职业特征和工作环境决定,另一方面也和水上医疗机构的缺失和船员的医疗保障有关。

以长江全线为例,据长江航运总医院资料显示:1949年至1953年,随着长江航运业的快速发展,长江全线有17个医疗机构。在长江沿线职工较集中的港口、航道、工厂、锚地、作业区、机关、学校、航道段、宿舍等处还建有门诊部、卫生所、保健站。

20世纪80年代初期,长江全线医疗卫生机构达到140个。其中医院有13所、卫生防疫站5个,24个港务局除宜昌、南京外,均设有卫生所。全线各航道、工厂设门诊部或卫生所。卫技人员3038人,病床1737张,基本上形成了医疗、防疫、教学、科研一套较完善的医疗卫生防疫网络。近20万航运职工,可凭工作证在长江沿线任何一个航运医疗卫生单位免费防病治病。职工家属和旅客患病,也可得到及时诊疗。

长江航运卫生事业的进步,也促进了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据统计,至80年代初,长江全线各医疗单位每年为职工治病达300余万人次,住院治疗各种疑难病症达2万人次以上。同时,在长航客轮上先后建立了船舶保健室,设置船舶医生,每年为旅客防病治病达3300万人次,还多次抢救危急病人,深受广大旅客的好评。可见,在上世纪80年前,船员们看病还相对比较容易和方便。

然而,随着长江航运体制改革,沿线的医疗结构大多合并,或由于各种原因逐渐取消,到现在长航系统仅剩下长江航运总医院。由此,船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开始凸显。

C

远水难解近火

除了水上医疗机构缺乏外,船舶医疗配置不足也是一大问题。在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当了20余年船员的付天彪船长回忆,“我刚进公司的时候,船上还配备有专职医生,到97、98年之后逐渐取消,现在基本上都没有了”。

付天彪对专业医生缺乏带来的不便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2007年他们的船行驶在中太平洋时,一位40多岁的轮机员关节突然剧烈疼痛,而那时距离船回国靠岸还有十多天。由于医疗知识所限,船上人员束手无策。后来与公司医生取得联系,根据症状描述医生将其确诊为痛风,并指导其服用相关药物,进行按摩、冰敷、热敷等处理方才控制住了病情。

付天彪感慨地说,“如果船上有位医生,船员生病时就能少受点罪,也能避免延误病情。”在采访中,他还特别向记者强调,如果有条件配备专职医生,“最好是既懂医疗知识又懂心理学的医生,这样除了给船员治病外,还可以帮助船员做心理疏导。”

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在船舶出行前往往会配备完善的药物,还有经过简单培训的船员当兼职医生。因此,诸如感冒、发烧、拉肚子的小病,还都能够通过服药和输液治疗。不过,内河上的小船医疗条件就差多了。

由于医疗配备缺乏,导致假药、庸医在内河沿线大行其道。据悉,近年来一些个体行医者打着“祖传秘方”、“进口药品”的名义,将骗钱的目光投向了常年生活在水上的船员,他们经常出没在船上兜售假冒伪劣药品,活跃在这片无人监管的“真空地带”。船员张某就曾因头疼多次服用游医所谓的“祖传秘方”,花了不少钱病情仍不见好转,无奈之下去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后才发现,原来是患了脑梗的缘故。

另一方面,“看病贵”也是船民就医难的一大原因。对大多数船民来说,生病了也并非不想治疗,而是看病的成本太高。有时上岸到了地方医院,排队就要等半天,说不定还挂不到号。船舶环境相对封闭,船民在码头往往是人生地不熟,因此除非是急症,否则他们很少主动去医院。

“看病难、看病贵”也折射出目前我国船员医疗保障体系仍不健全的现状。虽然2007年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中明确规定:船员用人单位和船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险,并依法按时足额缴纳各项保险费用。同时,也提到“船员用人单位应当为船员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防护用品、医疗用品,建立船员健康档案,并为船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防治职业疾病。”但是,由于船员工作环境特殊,流动性大,仍有部分船员没有加入医疗保险。有统计显示:船员中无任何医疗保障群体达到37.2%,其余船员有各种形式医疗保障。此外,政策设计的缺陷让部分船员的医保形同虚设,因为我国医疗保险无法实现全国联网通用,许多船员的医疗保险都在船籍港,一旦生病,远水难解近火。

D

关爱船员,行业一盘棋

现阶段,船员在航行中生病后的解决途径主要有:小病自己处理或者扛着;稍微严重的病并且能拖一拖、忍一忍的,就等待上岸后就近治疗;遇上急病重病而又不方便靠岸时,可以用甚高频呼叫当地海事部门执法大队指挥中心。

据了解,长江沿线有10个分支局,各分支局执法大队的联系方式都已对外公布,船员可以通过拨打当地海事部门执法大队指挥中心值班电话的方式求助;此外,如若忘记各地值班大队电话,可以直接拨打区号加12395。12395是专门的水上搜救报警电话,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向海事部门求援;还可以用甚高频呼叫的方式向外界求助。如果在国外海域,也可以拨打国际海事卫星电话求助。

按照相关规定,船员上船前,都要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身体条件不允许的将禁止上船。因此,船员在航行中突发重病的情况比较少见,除非是意外伤害。相对于小概率的急病重病,船员健康最大的问题是慢性病和日常保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船员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培训、职业健康检查、健康监护档案等覆盖率低,而船员各类职业健康教育需求高,由此形成了高需求和低职业卫生服务覆盖率之间的矛盾。董晓萍也表示,他们在为船员体检时,一些船员得了高血压、糖尿病,自己都不知道。很多船员缺乏必要的健康常识,不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症状,导致病情延误。

可喜的是,船员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各地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今年上半年,根据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的指示,贯彻落实“长航一家人、行业一盘棋”宗旨,长航总医院组成医疗队三次深入长江沿岸船员集中的地区“上门服务”,将健康送到船员身边,深受广大船员好评。

长航医院表示,他们将把“送健康”服务坚持下去,除了送体检、送医疗外,还将向船员加强宣教,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加强对常见疾病的知识教育。

在宿迁,地方海事局人员主动为船员提供义诊和健康咨询服务;在武汉,青山区红钢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200名船员的孩子建立“健康档案”并免费为这些“江上花朵”接种疫苗;在镇江,率先成立了江苏省首家“船民健康服务室”……当更多的关爱汇集,我们有理由相信,船员的健康问题必能旧貌换新颜。

相关链接

实践样本:

海事趸船上的“船民健康服务室”

镇江地方海事对船员健康问题重视已久。从2004年起,由50多名地方海事人员组成的“运河919”志愿服务队开始服务船员,紧急救援、为船员解决困难。他们每年在苏南运河救助船员达200多人,为百姓解决难事500余起,许多突发重病、昏迷以及待产孕妇都是海事人员第一时间赶来救助、送往附近医院。

“苏南运河镇江段是京杭大运河最繁忙的河段,且与长江交汇,往来船舶量较大,每年有江苏、安徽、山东、浙江等13个省市的约数十万船员从此通过。一次长途运输船员往往要在水上生活数月,有些船员数十年、甚至一辈子都生活在船上,常年缺医少药,卫生意识较差,甚至有的船员只在生养小孩时进过医院,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镇江地方海事局局长赵永富如是说。

针对船员看病问题,镇江市地方海事局工作人员通过走访船员,多方协调联系,开展便民服务,于今年6月28日,在苏南运河谏壁口门的地方海事趸船上成立了江苏省首家“船民健康服务室”。

据了解,“船民健康服务室”成立当日,就吸引了很多船员前来问诊,有的让医务人员测量血压,有的仔细询问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的还向医务人员咨询长期从事水上运输作业应该注意的健康常识……

目前,“船民健康服务室”一方面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个点,配备应急药品和简单医疗设施,为船员提供健康绿色通道;另一方面,不定期安排医疗专家义诊,或是走上船头为船员提供巡诊。

“江大附院将不定期地组织专家到船头为船员义诊。另外,还邀请三甲医院的急救专家,对海事人员开展水上急救知识培训,如人员溺水后的急救、人工呼吸、人员受伤后简单包扎等。”赵明对此表示非常支持。

镇江地方海事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的“船民健康服务室”为船员提供健康服务、咨询,搭建起了船员和医疗机构之间的桥梁。

如何才能推动“船民健康服务室”长远健康发展,海事人员任重道远。镇江地方海事局有关负责人坦言“我们在走访、调研、协调过程中,感到存在以下四个方面困难和问题:一是设立医疗机构要求非常严格;二是船员是流动的,而医保尚未对就医区域有所约束;三是不少船员尚未办理医保卡,对于无医保或受到医保区域限制的一些船员来说,难以享受到政府的医保待遇,药品会比医院价格高;四是由于船员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医疗常识的缺乏,很容易产生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不过,赵永富还是坚定的表示:“即便有困难也要做下去。”

让船员高兴上船踏实工作

□ 安亚辉

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职业特点让船员长期受到肠胃病、高血压、高血脂、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困扰。这不仅给船员身心带来较大的痛楚,还直接影响着船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甚至给航运安全埋下隐患,也为航运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无谓的损失。

庆幸的是,船员的身体健康已经引起海事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善。然而,根据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处于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因此,关注船员健康,不能仅仅停留在身体健康层面,还应包括心理健康。

众所周知,船上生活空间狭小,人员相对密集,生活方式单一,船员在海上长期航行时远离家人还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极易产生各类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安全航行。据相关报道,各类海上事故的人为因素从总体上分析约占80%,其中绝大多数人为因素都与船员的心理因素有关。由此可见,健康的心理是确保船舶海上安全的重要条件。

目前,社会对船员心理健康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对船员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检查、培训和辅导,船员遇到心理问题时大多只能靠自我调节。因此,呵护船员心理健康任重道远,需要多方合力给予船员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只有让船员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高高兴兴上船,踏踏实实工作,才能让船舶安全和谐,航运业蒸蒸日上。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