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记者从福建海事局了解到,2013年,在航运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福建省船员外派量仍旧逆势而上,从2012年的12000人次增长为15000人次,给寒冷的航运市场带来了一丝温暖。如此这般逆势增长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支撑因素?

  健康的市场是前提

  2月21日,福建省船员行业服务协会在福州召开大会,来自全省53家船员劳务外派公司、大中专院校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福建船员产业发展大计。会上会下,大家纷纷交流发展心得,通过思想火花的碰撞,共同致力于推动福建船员产业健康发展。这一火热、生动的场面,是福建船员培训、外派机构在航运寒冬里抱团发展、携手共进的真实写照。

  “福建是名副其实的海员输出大省、海员产业大省。其中,海员外派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为船员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更为可贵的是,福建的船员外派公司及培训机构服务内容专业、运行机制比较灵活,喜欢动脑筋、勇于突破创新、基础好、转型快,大家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促进船员产业健康发展有着广泛的共识。在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外派量逆势而上并不是意外。”福建省船员行业服务协会秘书长郑卓凡告诉记者。

  事实上,在福建海事局的大力支持和优质服务下,福建致力于打造船员产业链,着力营造健康的市场发展环境,不断培训、吸引高素质船员在福建外派公司就业。一方面,福建全省有2所本科航海院校、4所大专航海院校、6所中专航海院校,雄厚、悠久、高层次的船员培养,为履约过渡期中的船员提供了优质的配套服务。不仅如此,辖区还有大大小小的海员外派公司23家、甲级船员服务机构27家,也为船员提供了多种选择性。另一方面,在沿海市区,每个区域至少有1-2家船员体检机构能够为船员提供及时、方便和优质的健康体检服务,为船员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此外,新组建的福建省船员行业服务协会秉承“三个服务”––服务产业、服务企业、服务船员的宗旨,为辖区船员培训和外派机构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合作平台和发展空间。

  修炼内功 多向发展

  记者从福建省轮船有限公司福州船员劳务管理分公司了解到,2013年该公司船员劳务外派量较2012年有大幅增长,今年的劳务外派量还有望大量大幅上升。

  问及大幅上涨的秘诀,该公司副总经理黄星辉告诉记者,2013年在向国外派遣船员滞涨的情况下,公司转变发展模式,开始走“内派”路线。他解释说,“内派”并不是“外派”的反定义,而是在航运市场不景气、船员外派量缩水的情况下,向国内大型央企派员的新的派遣形式,实质上是外派的延伸。

  “以前,我们公司主要是向香港、台湾、欧美等发达地区派遣船员,但随着国际市场开始逐渐把劳务转移到收入低的国家去,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把目光移向了国内大型央企。一方面这些大型央企近几年迅猛扩张,拥有充足的货源,还自己组建了船队,但是缺少高级船员,我们丰富的高素质船员储备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船员不愿意漂洋过海地跑船,而是更青睐于跑近洋航线乃至内河航线,大型央企需要跑的运输线路也刚好能够满足船员的需求;同时,大型央企租金可观、付款及时,可谓一举多得。”黄星辉说,今年,该公司刚刚与某大型央企达成意向,向某大型央企所拥有的40多条船舶派遣船员。

  相比福州船员劳务管理分公司,作为拥有6000余名船员的大型船员劳务外派公司,厦门海隆对外劳务合作有限公司2013年的外派量仅与2012年持平。

  “今年,考虑到公司运营的情况,我们也准备开拓国内市场与大型央企合作,试着走走‘内派’路线。”该公司总经理蔡长图说,“不仅如此,我们还将继续发挥海隆的优势,向上游延伸做好船员培训工作;向下游延伸做好船舶管理中的船员服务工作等,扩展船员产业链条。同时,做好小证培训等特色经营,寻求更多的发展出路。”

  记者了解到,除大型的船员劳务外派公司外,福建还有很多小型船员外派机构也在寻找船员市场的突破口,着力于将工作重点转移到那些大型公司不看重的普通船员市场方面,通过网罗有经验、懂技术的普通船员,经过公司有针对性地培训之后,成套派给境外船东,不仅可以作为大型劳务外派公司的补充,还扩展了自身的发展空间。

  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福建船员外派产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两岸不断协作培养高素质航运人才,共同促进航运业健康发展。据统计,大陆地区向台湾输出船员数量的50%以上来自福建;为福建船员外派量逆势增长贡献最大的,也是福建对台湾的船员派遣量的大幅增长。

  当然,福建船员外派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考验,这些都逼着福建船员产业必须转型升级。福建海事局船员处处长吴蔚指出,一方面,海员出境证明已经取消,意味着船员个人可以自由办理海员出境证明,船员外派机构利用证件来控制船员的力度减弱,船员的自由活动性增长进一步凸显;一旦个人可以自由办理海员证被提上日程,一个新的劳动关系就将建立,船员外派公司如何能留住船员、服务船员,整个市场里的船员们又如何能合理流动、有序流动、充分得到法律保障、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尊重,对船员产业来说都是全新的内容。另一方面,以福建实际情况来说,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的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投入大量资金到硬件建设方面,但是在人力资源尤其是航运劳动力人才市场建设方面还比较欠缺,如何让航运中心成为航运人才的集聚地,让高素质船员参与、贡献于整个航运市场的各个方面,这些对于船员产业的发展来说也是全新的内容。

  “靠船员机构自身的不断努力、靠海事一家的不断帮扶当然不能打通船员产业链条,促进整个船员产业的转型升级,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必须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吴蔚建议,地方政府应给予高素质的船员高度支持,特别是对船长、轮机长、大副、大管轮等坚持航海事业的高素质船员,应以高级人才的身份引进,对他们在住房、养老、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与更多支持,才能让航运中心的人才效益逐步显现。他还呼吁,政府机构应为船员外派公司提供支持,促进中泉国际、厦门海隆等劳务外派公司的发展壮大,在船员基础培养、劳动力输出、转型发展方面让这些公司畅通无阻、无后顾之忧,真正实现高素质船员培训出来、留得住、走得出去。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