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船员躲冰山搜马航

  历时45天完成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主体建筑工程,成功将52名俄罗斯被困乘客送到澳大利亚“南极光”号,在疑似海域进行为期7天的马航MH370搜寻……我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160天的航行中,“雪龙”号数次牵动国内外民众的心。昨日,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记者见到了科考归来的海大高级工程师矫玉田及部分队员,刚刚赴北京参加座谈会归来的他们,现场讲述了这次国际救援和马航搜寻中的惊险过程。 记者 王晓雨

  救人给直升机搭“冰上机场”

  2013年12月25日,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在南极被困,而“雪龙”号正是距离它最近的船只。 “当时我们离开中山站,要去罗斯海执行任务,距离他们的直线距离大约为585海里。 ”矫玉田说,当时被困的俄罗斯船上共有52名乘客,被困时一个大冰山正在向船逼近,担心船只与冰山刮擦的乘客们,发出了最高级别的求救信号。经过请示后,“雪龙”号调整航向前往救援。

  “一开始冰还是分开的,我们的‘雪龙’号一直往里走,到了距离俄罗斯船6海里的地方,冰越来越密集,我们的船走不动了。 ”据矫玉田介绍,在这种情况下,考察队决定出动KA32直升机,但重达17吨的直升机无法在体积较小的“绍卡利斯基院士”号降落,在这样的紧急时刻,矫玉田等12名营救成员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在“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周边的冰上“搭”出一个临时停机坪。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考察队最终选择了铺木板建停机坪的方案,恰好“雪龙”号上带有20块大木板,当矫玉田他们把木板铺到冰面上,直升机顺利降落后,等待已久的被困乘客们纷纷伸出大拇指,称赞中国科考队员的机智。

  脱险“雪龙”号险被大冰山砸中

  成功将俄被困乘客运送至澳“南极光”号,打算往外走的“雪龙”号,却遭遇了困境。在“雪龙”号往外撤的过程中,周围的冰越来越密集,受当地剧烈的天文大潮影响,“雪龙”号被厚实浮冰和突如其来的冰山卡阻,暂时决定原地等待。

  在被困的6天时间里,“雪龙”号也经历了惊险一刻,当时“雪龙”号的周围,有七八个从南极大陆冰架上掉下来的冰山,其中一个大冰山以极快的速度,从“雪龙”号边上溜过。“这是当时最危险的一个状况,冰山离我们距离非常近,如果碰上,后果不堪设想。 ”据他介绍,在南极科考的过程中,危险是无时无刻不在的。

  搜寻西风带里找失联马航客机

  经历了国际救援、被困突围后,3月20日结束上一阶段科考任务的“雪龙”号,按照计划应该在第二天停靠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进行补给和休整。 “之前的科考时间紧任务重,终于有了一次休整,大家情绪高涨,每个人都很放松,但当天晚上接到了搜寻马航的消息,大家的心情180度大转弯,马上进入了备战状态。 ”矫玉田说,从南极半岛到澳大利亚,需要经过20纬度的西风带,这一区域常年刮西风有气旋,每次穿越都要经历7、8级甚至10级大风,刚刚顶风顶浪走出这一危险地带的“雪龙”号,马上又要回到这一区域进行马航搜寻。

  因为科考队里的大洋队有海洋任务要观测,以往也有打捞海上潜标浮标的经验,按照部署,矫玉田率领的大洋队成了搜寻的主力,在短短的几小时停靠补给中,科考队买了20个望远镜,随后,“雪龙”号重新驶入危险的西风带,利用原有的材料,矫玉田他们制备了一些简单的工具。 “我们做了6套钩子,还改造了一张2米宽4米长的网,进行了为期7天的搜寻。 ”

  中国南极站将添新成员

  据介绍,第30次南极科考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建设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站—泰山站,2014年1月26日,泰山站正式开始建站工程,经过45天的努力,2月7日主体建筑工程完成,第二天,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利用远程视频连线的方式,为中国南极泰山站举行了开站仪式。此外,这次的科考中,还对即将新建的维多利亚站进行了勘探。 “第29次科考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选定了地点,定在维多利亚地,第30次科考启动了新建南极站的地勘工作,初步勘探了这一新站。 ”据矫玉田透露,新的南极站名字还没有确定,预计在明年开建。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