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民警,经常漂浮在大海上,穿梭于惊涛骇浪间。凡是海面上发生违法犯罪活动或是收到来自遇险船只、人员的报警求助,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他们就是经常在风浪中上演生死营救的海上110。110日来临之际,记者对青岛市边防支队市南边防大队进行了探访。

24小时海上待命,吃住都在船上

6日,在奥帆中心码头,停靠着一艘218型巡逻艇,艇身上醒目地标注着“公安边防”四个大字。这艘218型巡逻艇,既是边防战士的办公场所,也是他们的家。需要24小时备勤的他们都会驻守在巡逻艇上,每周只能按比例外出,这样一来可以大大缩短出警时间,因为瞬息万变的大海上,出警每快一秒钟,就多一分成功的把握。

“我们吃住都在船上,有小厨房可以做饭,船舱里能容纳战士休息。”218型巡逻艇艇长刘增祥介绍。记者注意到,由于空间限制,船舱内比较狭窄,战士们进出都得弯着腰,才不会碰到头。

不同于陆上110,海上110承担的是打击海上各类违规违法犯罪活动、海上抢险救助和维护以及承担重大勤务的海上安保任务等职责。出海执法查处违规海上作业是边防战士们日常执法任务之一,“在近海区域作业的渔民需持有出海船舶户口薄和出海船民证,有的渔船违规出海作业,不携带这些证件,这就相当于开车没有车牌。海上不同于陆地,出了事有监控可查,在海里可没有,一旦发生撞击事故或者发生刑事案件,唯一能识别和确认渔船和渔民身份的只有这些证件,因此我们在执行勤务时首先要检查渔船的证件。”刘增祥说。

海上劈波斩浪,一年救助70多人

除了出海执勤,接受遇险船只和人员的报警求助,展开海上救援也是边防官兵们的日常工作之一。今年10月底的一天,在奥帆中心主火炬旁有一名男子突然落水,恰巧在附近执行帆船赛安保任务的海上110战士接到警情后,不到一分钟就赶到了事发点,“赶到的时候,这名男子已经趴在水面上,我们的专业潜水员赶紧跳入海中,将他托起,此时男子已经失去了意识,在水里又特别重,另外几名战士在船上拉住他的胳膊,合力将其拉上船,运到码头。”在岸上接受了人口呼吸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后,男子吐了几口水,醒了过来,被送往医院,最终脱离了危险。

类似的救援行动,2014年一年,市南边防大队就接警300余起,有70多人得到了救助。

而这些抢险救助行动,经常是在狂风巨浪等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进行的。最危险的一次出现在2013年5月,当时青岛遭遇特大风暴潮,边防大队接到报警,奥帆中心一艘游艇在出海过程中遇到故障失控了,事发地处于礁石聚集区。接警后,市南船艇大队官兵迅速出海,顶着狂风和巨浪展开营救,当时海上有近9级的大风,船艇在海里晃得很厉害,跟滑板冲浪似的,船艇一次次地被送上波峰又跌入低谷。经过几次搏击,战士们最终找到了被困船只,将被困的一名船员救上岸,完成了生死营救。

“在海里救援最难的还是给被困船只定位,因为被困者很难说清楚方位。一次顶着大雾出海救助一名被困的渔民,海上能见度几乎为零,我们开着警灯闪着警笛搜救了两个多小时,船艇油都快耗尽了,才在最后一刻找到了被困者,把他救了上来。”刘增祥说。

工作条件恶劣,战士全患关节炎

变幻莫测的海上情况所带来的风险,对海上110民警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海上救援有一定的危险性,稍有不慎就会落水,战士必须要熟悉水性,船上还有专业的负责救助的潜水员。”刘增祥说。每到旅游旺季,外地游客不熟悉海水潮汐情况,经常有人因贪恋海景被困礁石,“有些礁石区底下全是暗礁,巡逻艇无法靠得太近,这时就需要潜水员下海,将被困者一个个拉上船。”

与陆上110不同,海上110的战士们有专业技术上的分工,战士们分为三个工作组,分别是航海组、机电组、枪帆组。其中,航海组的战士负责驾驶船只,保证船只的安全,机电组负责维护船只的动力系统,保证机器正常运转、记录出海数据和对船只进行保养等,而枪帆组则相当于船的“水手”,负责船艇上武器弹药的使用管理以及执行勤务时对过往船只的检查。而由于工作地点的特殊性,经常在海上作业的边防战士们大都患有严重的关节炎。

据统计,2014年,市南边防大队海上110共出动巡逻艇230余艘/次,航程2700余海里,航时760多小时,查处72起行政案件以及1起刑事案件,处罚130余人。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