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上午8时45分,在距离东山港40多海里处,一船员在作业时不慎将手指夹断,血流不止,情况紧急。

由于当时海上风浪较大,船上人员一边返回,一边向东山县边防大队求救,边防人员紧急登船救治,让伤员逃过一劫。

据了解,近年来该大队建立海上救助快速反应机制,健全信息化应用机制,共救助海上遇险群众142人,遇险船只33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300余万元。

事件:捕捞螃蟹 不慎夹断手指

9月14日上午,船员黄定福和另外10多名船员出海捕螃蟹。把捕捉螃蟹的笼子放下去后,看着时间差不多了,8点45分,黄定福准备用毂轮将笼子提上来,他拿来绳子套在毂轮上,一不小心,左右手中指和无名指也被套了进去。“那一瞬间,简直疼得没法形容,两节手指生生被夹断,血不停往外冒。”黄定福说,船友当即拿剪刀将绳子剪断,并给他上止血药,但没有用,血仍不停地往外涌。船员当即开船返回,并向东山县边防大队求救。

该大队立即启动患病船员救助应急预案,联系船艇大队,派出“海豹艇”搜救。由于渔船离岸边有40多海里,具体位置无法确定,加之当时风浪大,为了尽快救治伤员,官兵同时联系了几艘当地百姓的快艇,帮忙搜救。

半小时后,官兵终于找到渔船,迅速将伤员转移至快艇上,并联系驻地医院,第一时间将船员送往医院。

医生说,再耽误一点时间的话,就会错过最佳手术时间,整个手就有可能保不住。

经验:快速联动 运用AIS技术

经过手术,黄定福的伤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漳州边防船艇大队政委包振隆说,这次救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与边防系统的快速反应机制分不开。

据介绍,东山边防大队总结几年来辖区海上救助事件,准备了五套救助预案。一是海上轻生救助预案,二是海上游泳溺水救助预案,三是船员海上受伤救助预案,四是被困岛礁救助预案,五是船舶海上失事救助预案件。根据不同险情,启动不同预案,有的放矢。

该大队还发挥高科技在抢险救助中的优势,构建无线局域网,提升对辖区海域的实时监控和预警识别能力,做到了对海上险情的早发现、早处置。同时加强船舶自动识别(AIS)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准确掌握海上船舶的船名、呼号、船位、船速、航向、吃水及危险货物等信息,为海上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

实例

2015年3月,边防官兵接到求助称,闽东渔63082号渔船出海作业时,在东山海域与顺宇7号货船相撞。边防官兵迅速驾船赶往事发海域,由于雾气很大,能见度很低,官兵运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分析研判,经过2个多小时寻找,终于找到两艘相撞的渔船,一个小时后,船顺利靠岸,船上人员也安全上岸。

6月16日10时许,边防官兵接报警称:有一条小渔船在离东山港20多海里的外海被拖船撞沉。接到报警后,官兵立即启动海上联群联动机制。在附近钓鱼的陈某生等人接到通知后,立即向拖船靠近,将3人救下。海警三支队二大队接到报警后,派遣海警35091艇赶赴事发海域,把落水者安全转移到警艇。

6月22日,边防官兵巡逻至东山港码头附近海面时,发现距岸边10余米处有一女子在浮动,官兵迅速将其救起。当时女子已神志不清,官兵开展急救,随后将其送到医院,该女子最后脱离生命危险。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