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泉港二中30名学生记者登上了福建省兴通海运集团的大轮船,一睹六旬老人陈兴明亲手打造的木帆船在大海里乘风破浪的风采。随着木帆船的回航靠岸,学生记者们终于见到了木帆船的“庐山真面目”,也见到了亲自掌舵航海的“船长”——陈兴明。

“现在造船技术如此先进,为何您还要手工制作木帆船呢?”、“您掌握了潮海、气象等天文知识,可否与我们分享一二?”学生记者听完了陈兴明关于木帆船构造的介绍后,纷纷将已经准备好的问题抛出,陈兴明先生不仅慷慨分享,还赠予了学生记者不少“金句”,令他们获得满满正能量。

走这一遭,学生记者们都有了哪些收获呢?赶紧瞧瞧他们发回来的报道吧!

★分享成功经验

□学生记者 庄泽豪(泉港二中初一年)

看,驾驶木帆船的舵手,在海面上轻松行驶,技术是那么娴熟,控制船仿佛易如反掌。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六旬老人,脸上已经布满了皱纹,原来乌黑油亮的头发已经增添了许多银丝。虽然岁月不饶人,但是陈爷爷的步伐仍然那么矫健。陈爷爷为我们介绍起了木帆船:“船上没有发动机,是靠风力航行,靠掌舵调整方向。船上唯一的助航设备就是指南针,观天象、掌握天气变化依然要靠船员的经验。如果驾驶员有经验,那根本不用担心。木帆船可谓是安全、环保、方便的。”

我满怀期待地请教陈爷爷事业成功的经验,他笑了笑,把他半辈子摸爬滚打悟得的人生经验与我们分享:“经验是摸出来的,文化是学出来的,身体是练出来的。”

★经验是摸出来的

□学生记者 刘诗婷(泉港二中初一年)

我们站在大轮船上,观看陈爷爷驾驶着他手工打造的木帆船,在大海里乘风破浪。陈爷爷亲自掌舵,只见船转弯时右倾得厉害,我们不禁为船上的人担心。

瞧,一艘手工打造的木帆船朝我们驶来——船帆是用一块棕褐色的布、七八根竹竿和几条绳子编制成的。船身有绿、金黄、黑、白、深红五彩颜色。船靠岸了,工作人员打捞了几桶海水泼在木帆船上,因为海水对船能够起到保养作用。见识了陈爷爷高超的行船技术,我们不禁向他请教起了航海知识,他告诉我们,在出海之前可以通过云、国旗、树叶来辨别风向。他还送给我们一句话:经验是摸出来的,文化是学出来的,身体是练出来的。

陈爷爷还说起了他少年时期的艰苦岁月——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风和日丽,他们都吃、住、睡在船上。生活虽然艰苦,但是能住在船上、能开船、能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就是幸福的。我不禁觉得我们幸福多了。

★与木帆船“对酌”

□学生记者 庄丹妮(泉港二中初一年)

暮色的黄昏,听,泉港的海浪声捞起了海里银盘似的满月,海中飞出随意的云彩,落在了后龙镇的西村,海中溢满铿锵水波,海浪声响起的中间,一艘古木帆船撸过,而月亮正在慢慢踮起脚尖听海。

陈兴明爷爷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家庭贫困,十三四岁的他拿起摇杆,驾着一艘小木船跟随父辈到大海谋生,现在他成为国内知名的航运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他脸上分明可见岁月的侵蚀与雕刻的痕迹,仿佛倾诉着他成功背后的艰辛与汗水。当陈爷爷用已被历史淘汰的古帆船扬帆起航时,想必是十分激动的。陈爷爷望海的神情,嘴角上扬的弧度,还有那沧桑瞳眸焕发出的光辉,仿佛在回忆二十几岁的自己在搏击浪潮的情景。他还笑着告诉我们,自己仍然能够驾着木帆船在海上行驶时,就感觉到自己还未老去。

★情系帆船 造福乡里

□学生记者 郑夏涵(泉港二中初一年)

我们一行来到码头,眺望远方,只见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艘小船,小船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船上的人还不停地挥舞手臂向我们打招呼。船停靠在了岸上,陈爷爷面带着和蔼可亲的笑容向我们招手。他迈着矫健的步伐来到了我们中间,面对我们的提问,他始终耐心回答。记得一位学生记者问他为何资助了许多贫困学生时,而他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帮助别人的事我怎么能不做,做这样的事也是为了国家。”

通过交谈,我们对这位慈祥的爷爷更加心悦诚服了。原来他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也不忘回报社会。他大力扶持教育事业建设,赞助泉港区30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他生活上却很节俭,在人群中,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老人。望着他沧桑而又佝偻的背影,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老人与木帆船的故事

□学生记者 陈禹涵(泉港二中初一年)

一片帆影出现在远接天际的烟波上,帆影轻轻地游移着,闪着点点的白光,那是陈老爷爷的木帆船,木帆船在大海中自如地行进着,好像粼粼闪光的大鲤鱼在碧波中逍遥地遨游着。

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头发梳得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凌乱。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深褐色的眼眸,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木帆船渐渐靠岸了,我们抓紧时间提问,陈老爷爷耐心地为我们一一解答,还告诉我们木帆船的独特构造。当被问起为何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时,他沉默了一下说,学习像走路一样,有很多条路走,高速公路、高铁、国道、土路……捐资助学就是要让孩子们更快抵达成功的道路,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

★木帆船背后的故事

□学生记者 陈可颖(泉港二中初一年)

“你的一生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在遇到困难时,你想过放弃吗?”“再大的困难也不能放弃,不能因为小小的挫折退缩。”陈爷爷这一番富有哲理的语言使我们感悟颇深。

又有人提问了:“为什么您年过六旬不在家中享福却还在海上航行?”陈爷爷幽默地回答道:“我这把年纪了,还能在海上掌舵航海,我感觉自己还像年轻时一样。”陈老爷爷的话语把我们逗笑了。

★再次扬帆起航

□学生记者 庄慧婷(泉港二中初二年)

以前我一直以为木帆船是电视里看到的那般,浪漫且安全,可是当陈爷爷乘坐着木帆船在海上与我们打招呼的时候,那船一直摇摇晃晃的。我们虽然知道陈爷爷有丰富的经验,但还是不禁为他捏了一把冷汗。

陈爷爷告诉我们,木帆船跟现在的船相差甚远,船上没有发动机,主要借助风力航行,所以风大时,出海航行十分危险,无风时,又纹丝不动,只能靠船夫双手奋力划橹,让木帆船缓缓前行。

虽然木帆船没有现代船实用,但是已然六旬的陈爷爷依旧身手敏捷,想再次扬帆起航,回味年轻时出海拼搏的艰苦,因为木帆船不仅是他年轻时赖以谋生的工具,更是往昔在海上奋斗的缩影。

★海上生活的怀念

□学生记者 庄雨欣(泉港二中初一年)

在大船上,我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那艘小小的木帆船,在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它是那样渺小,却仍坚强地屹立。行进时,那艘帆船时有倾斜,有几次船边几乎贴到了海面上,让观看的人心惊胆战,我很难想象陈爷爷是如何在这种状况下工作的。

陈爷爷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他对木帆船有极深的感情,所以打造了这艘木帆船,来寄托昔日在海上奋斗生活的怀念。我想,每个海上工作者都对海有极深的感情,在他们的心里,海就如同亲人,在他们的生命里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采访陈爷爷时,尽管他满头银丝,脸上也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是谈论起海上生活时,他依然眉飞色舞,颇有盛年的那股风范,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对海上生活的怀念。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