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钱塘江的“活地图”

花白的头发,黝黑的皮肤,是老船长陈保治给人的第一印象。

64岁的他,十六七岁就来到了船上。当年,他开过五堡渡口的渡船,从北到南,从南到北;也载着乘客在南星桥码头来回,有一千客位。

他手中的两张老照片,带我们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的钱塘江边……

老陈回忆,以前公路运输没现在这么发达,旅客交通基本靠水路。那个时候的钱塘江边种的大多是棉花、落麻等,也分布着着芦苇或茅草。

而现在,两岸矗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他说,钱塘江变化真的很大,几年工夫不来,都要不认识了。

他,是钱江两岸发展的见证人

钱老五,是丽星号游轮的船长,开船到现在47年了。从小就在江边长大的他,和钱塘江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一开始是做水手,后来到有机器的轮船上当学徒,通过一步步考证,从副船长、代船长,一直到现在这个位置。

转眼间,他在钱塘江旁边过了半个世纪了。他说,以前游客来杭州都会去西湖,现在人们也喜欢到钱塘江观看灯光秀,从江面上看钱江两岸特别漂亮。

未来,“拥江发展”不是梦

从两位老人的诉说中,我们感受到了钱塘江几十年的巨大变化。

纵观世界知名城市,大多把江河海岸线作为城市发展轴。伦敦有泰晤士河、巴黎有塞纳河、香港有香江、上海有黄浦江。

这些江河海岸线,具有着区位空间、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优势,这为城市发展带来巨大潜力。

杭州也有这样的优势——钱塘江。2017年4月,杭州市“两会”上正式提出,杭州未来发展,要立足“拥江发展”。

杭州的城市空间发展,在先后实施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等战略后,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拥江发展”将以境域内235公里钱塘江为主轴,围绕“三江两岸”打造城市带、产业带、交通带、景观带、生态带和文化带,完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城市框架,把钱塘江变成杭州“市内的江”、“城中的江”。

这意味着,杭州将通过钱塘江两岸区块的联动发展,进一步拓展优化杭州的城市发展空间,提升杭州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能级。

美丽的钱塘江,将由此展开一幅美丽的新画卷,焕发新的生命力。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