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被填报高考志愿的家长问及DMU国航专业的就业前景,瞬间想起十几年前B3楼宿舍里几个姑娘的深夜话题:做航运的女人们的归宿在哪里?

记得毕业那年学院书记帮大家做职业规划,说女孩子们可以考虑一条不错的路径:继续读书当个大学老师,这样等到将来休产假的时候,运气好碰上寒假+暑假,可以连休九个月。现在想想这位书记真是高瞻远瞩,把国家放开二胎的预期都考虑进去了!

毕业那年,与每个男生身后平均对应三家用人单位不同的是,女生们普遍选择了更为稳妥的职业路径: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继续深造,如今毕业十年还泡在市场里的女生,真的是凤毛麟角了,请各位圈内人士务必格外珍惜。

我们不谈性别歧视,也不谈社会分工,仅仅就行业本身来说——航运的英文对应是shipping,这个行当就是围绕ship展开。造船的跑船的修船的验船的管船的,姑且统称为技术类;船舶经纪、保险、融资、法律、信息等等,统称为服务类。他们有个共性叫做:不确定,体现在几个方面,工作时间是世界时间;部分工作的地点随船而动;海上风浪大,遇上天灾人祸不可抗力,货损货差、滞箱滞期,都够应付一阵子,更别说撞船沉船事故了。航运人皮糙肉厚,结实耐cao,内心强悍,这是共识。

这里特别说说跑船的兄弟们,退回二十年,大家愿意上船的原因是什么?在陆地找不到这样的工资收入。现在船员荒的根源又是什么?借用一位知名教授的说法:

船员24小时stand by,陆地8小时,工资要乘以3;船员一个合同期6-8个月,下船时间没收入;船员是在拿命赚钱,所以工资至少是陆地的五到六倍,才比较合理。

现实情况是目前远洋三副的工资水平也就一万人民币不到,船岸收入差日益缩小,可能对偏远山区以及菲律宾缅甸孟加拉地区的年轻人还有吸引力。这种转移也是与国家经济发展大势相匹配的,毕竟我们的目标不再是海员大国了,而是在海事规则制定上更有话语权的航运强国。

还有个比较有趣的事情,尽管毕业那年同学们各回各家,到现在都成了一大家,最近神运把oocl也收了,船队规模和校友版图继续扩大。当你发现自己的合作伙伴、客户群体、同事圈子还是当初的同学校友圈子,聊着工作顺带还能回忆下青春,也是挺美好的。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