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航运人,我希望各行各业都能得到改革的红利,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在谈到自己的梦想时,“中远海运狮子座”轮大副李阳信心满满地说道。

2009年,李阳正式成为一名国际航线的船员。十年的船员生涯,他赶上了中国航运发展的黄金时期,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运做大做强、提质增效的过程。

“我们开的船越来越大,运的货越来越多,中国造船越来越强。”在李阳最初实习时,欧洲干线上280米、5000箱位的船就是大船。可现在,仅仅是李阳工作的“中远海运狮子座”集装箱船就有400米、20000箱位。“它还是我们自己造的呢!改革开放前,我们大多是接收国外废弃的老破船用,船况相当差。随着产业不断升级,我们登上了‘第一手’的大船呢。”李阳眼里满是激动。

船有了变化,船上装载的货物也不一样了。李阳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转型、购买力升级,运出的货物从纺织类产物,逐渐变为光伏、高铁、手机、电脑等重工产品、科技产品。中国出口的“高精尖”产品多起来,配套也越来越精良。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这些货物被大量运输到亚非拉国家,甚至欧美发达国家。“从低端到高端,从部分到全球,改革让我们运送的中国制造成功升级为中国‘智造’。”李阳自豪地说。

船“变”了,相关产业链也在不断发展。港口码头的规模、效率、吞吐量极速发展——机械化、堆场数字化、操作简便化大大提升了港口码头的作业效率。“曾经一艘5000箱位船装卸需要两天,但现在同样的船,10个小时就足够了呢!”

“离开汉堡,伫立船头,等待着给信号塔降下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作为中国船旗,进出异国能听到义勇军进行曲,那感觉倍加自豪……”

当轮船离港后,伴随着汽笛声和海鸥声,李阳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段话。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