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过6000多艘船!一位高级引航员的18年零失误传奇
颠簸中攀爬数米长的引航梯,紧盯驾驶台上雷达电子屏幕,从容对被引船下达精准的指挥口令……这是大连港引航站大连湾引航分站站长、高级引航员刘永盛引航生涯中寻常的一天。

在风口浪尖中“驯服”巨轮,刘永盛以“绣花功夫”守护大连港船舶进出的安全与效率。18载寒来暑往,6000余艘次船舶零事故、零投诉,他用精湛技艺在惊涛骇浪中镌刻下“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的铮铮印记。肩负起“将世界引进大连,让大连走向世界”的光荣使命。
从助理到“引航匠者” 18载淬炼零差错引航技艺
业精于勤,超额付出筑牢技艺根基。2007年,年轻的刘永盛怀着一腔热血,步入了他的“学艺”之路。按照单位要求,助理引航员跟随自己本班的师傅(资深引航员)学习即可。刘永盛却并不满足于此,他总想着再多学一些、多干一点。担任助理引航员时期,多的时候他一个月跟过100多艘次船舶,平均每个月不少于60艘次。
严于律己,以“苛刻”标准打磨细节。正如大连港引航站站长王晓伟所说,如果说“勤”是刘永盛的成长底色,那“严”便是他技艺精进的关键。师傅程军曾对刘永盛提出“3个车钟令、2个舵令,船就要靠上”的要求,他却暗暗给自己定下“绝不超标,适量减少”的更高目标——如果哪次操作次数超出预期,下船后他一定会开启“影片式复盘”,直到找到优化方案才肯罢休。

主动破局,自学多语种破解沟通难题。大连港外籍船中常有来自俄罗斯、朝鲜的船。这些船的船员往往只会基础英语,仍存在些许沟通障碍。刘永盛敏锐察觉到这一问题,主动利用休息时间自学俄语、朝鲜语的船舶操纵关键口令。在担任引航站安全科科长期间,他还组织录制了专业船舶操纵口令的俄语、朝鲜语教学音视频,有效解决了外籍船员沟通难题。
截至目前,刘永盛已引领各类船舶6000余艘次,引领过30万吨级油轮、40万吨级矿石船舶、26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船等当今世界上最具代表性、先进性以及影响力的船舶,实现了“引航零事故,服务零投诉”。他也因此收获了行业内外的高度认可,获评2022年大连市“新时代十佳最美职工”、辽宁省交通系统“十三五”先进个人,真正成长为守护“水上国门”的“引航匠者”。

急难险重勇冲锋 以“万全准备”守护港航生命线
浓雾护邮轮,临危不乱沉着应对保畅通。6月,碧海蓝天交映下,长292米、载着2600余名游客的“爱达·地中海号”邮轮即将靠泊大连港码头。然而,突如其来的大雾裹住整个船身,能见度迅速降至200米以下。按常规做法,此时船舶应寻找安全水域下锚避险。但现实问题接踵而至:数千名游客怎么办?下一班已售罄的船票若延误又如何处置?大连港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母港”模式是否会受影响?

面对各方焦灼的目光,现场指挥的引航员刘永盛没有丝毫慌乱。他一边紧急联系海事交管部门协调通航保障资源,一边与船长紧密配合,借助高精度导航系统实时校准船位,凭借对港口水文数据的熟悉及多年积累的“手感”,完美控制船舶平稳贴靠码头。“大连港引航员的技术确实是高超!”船长竖起了大拇指,港口方和文旅部门也第一时间发来赞誉。
护航大项目,勇挑重担助力城市发展与国家战略实施。大连港凭借优越的地理和水文条件,吸引了众多造船厂、航运企业在此扎根。刘永盛先后主要或参与完成我国北方地区首次保税LNG返装作业船舶“MULAN”轮靠泊任务,助力大连开拓LNG保税中转市场;历时1年半完成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18节沉管管节的浮运拖带引航任务,打造关乎城市发展的“百年工程”;引航保障“辽宁舰”“山东舰”等大国重器入列国防前沿……
创新反哺实践 推动引航理论与技术革新
“碎片时间”治学,在核心期刊发表12篇学术论文。“引航不仅是技术,更是学问。只有把实践里的‘经验’变成理论里的‘方法’,才能让更多人受益。”这是刘永盛坚持多年的理念。截至目前,他已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篇。他的论文聚焦电子海图应用、特殊船型操作、通航论证评估等一线痛点,成为同事们破解难题的“实用手册”。
技术与智能双突破,从“顺流靠泊”到“移动雷达”。针对超大型油轮满载靠泊受限这一技术难题,在目前靠泊技术多为顶流作业的前提下,刘永盛研究出“顺流”靠泊的创新思路,并在实践中多次验证,有效拉长了引航作业的窗口期,提高了作业效率。面对无动力船舶和抢险作业中船上导航设备失灵或缺失的困境,他积极参与单位与大连海事大学展开的校企合作,共同研发了电子导航终端系统。这套系统能清晰显示船位、航速及周边船舶动态,极大提升了特殊作业的安全性及精准性,更优化了人力配置。
“中间”亦是“中坚” 以赤诚与坚守扛起国门重任
岗位“中间人”,承上启下的“双贴心”骨干。除了引航技术尖兵这一核心身份,刘永盛的职业履历里还写满了“多重角色”:从基层班组班长,到引航站安全科科长、大连湾引航分站站长,再到党支部委员。置身于引航站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中间’也要做‘中坚’”。“领导放心、群众贴心”是同事们和领导对他的评价。
风浪“逆行者”,舍家为业的“水上守门人”。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引航工作瞬间变成“高风险岗位”。刘永盛率先加入“战疫情党员先锋突击队”,除承担引航站安全生产工作外,还扛下保障全站防疫重要物资供应等工作。他利用休息时间,四处搜集物资和补给,送给被隔离的同事和他们的家人。2020年至2022年间,刘永盛引领外籍船舶400余艘次,高风险船舶200余艘次,其中16艘船舶遇到阳性船员。疫情期间,刘永盛有200多天都在加班,却从来不计报酬、毫无怨言。
黄渤海潮起潮落,巨轮声悠扬回荡。刘永盛深知,自己最好的年华正与交通强国的壮阔征程同频共振。在惊涛骇浪中守护“水上国门”,于毫厘之间追求引航极致——这位投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开路先锋”,正以匠心与担当,引领着一艘艘钢铁巨轮,驶向更辽阔的蓝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