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航海博物馆”保留了原来沉船的原貌,还收集了许多航海有关的图片和实物。其中一块叫“太阳石”的石头,成了“指南针”发明前,海盗在海上辨别方向的“神石”,成了“镇馆之宝”,吸引了大批游客,特别是青少年航海爱好者。

一天,“特殊航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石”不翼而飞。立刻引起了当地警方的高度重视。

警长亲自坐镇。警长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博物馆”的一草一木如数家珍,有编外“馆长”的绰号。

收藏“太阳石”的门窗没有被损坏的痕迹,放置“太阳石”的盒子“完整无损”。

警方根据嫌疑人留下的蛛丝马迹,经过研究分析大出人们所料:嫌疑人没有前科,是熟悉馆内情况的人所为……

正当人们疑惑不解时,放置“太阳石”盒子下面发现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两行字。

“海龟”船长看过纸条,脸上“阴云”消失殆尽,悄声和警长耳语几句,并拨通了“海盗”专家刘易斯的电话:“放心吧,有眉目啦!”

刘易斯出身在北欧海盗发祥地丹麦一个海员世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成为一名“海盗”研究专家,收藏了大量的海盗文物和资料。

那是刘易斯刚大学毕业。一部“海盗”大片使刘易斯惊叹不已。一个罪恶累累的海盗被处绞刑前,突然嘴里吐出一块光滑如玉的石头。这块石头竟会变幻出各种颜色,是海盗用来判别方向的“指南石”。

刘易斯放弃了就业机会,潜心钻研海盗史。

经过多年的苦心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找到了这种“奇妙”的石头。

这种“奇妙”的石头,在不同天气和方向会产生不同颜色:在太阳光照射下呈黄色,对准太阳会变成蓝色。在高纬度的北欧是“白夜长驻”,使这种石头在“指南针”问世前,为海盗辨别方向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称它为“太阳石”。

“特殊航海博物馆”筹备当天,刘易斯把这块神奇的“太阳石”无偿献给了博物馆,成了“镇馆之宝”。

刘易斯在“海龟”船长陪同下,勘察了现场,听取了警长部署的“太阳石”“完璧归赵”计划。

但是,两天过去了,案情没有丝毫进展。焦急的“海龟”船长给警长打了电话:“难道情况有变?”

警长哈哈大笑说:“亏你是‘太阳石’的粉丝,没看看这两天的天气。”

“海龟”船长望着两天来阴霾的天气,猛然大悟,连声说:“忙糊涂了。”

第二天清晨,骄阳高照。一只没有动力的单桅帆船神不知鬼不觉地从港湾朝大海深处驶去。

警方的巡逻艇远远跟随其后。只见帆船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时而做圆圈运动,时而直角航行……船上还断断续续传来高昂的“海盗”歌曲。

终于落日了。帆船收起桅帆缓缓朝海湾驶来。

巡逻艇迅速驶近帆船,人们惊奇地发现:船上三名少年身着海盗服装,挎着腰刀,见到赶来的警方并不紧张惊慌,活像一伙地道的“海盗”。

原来,这是一伙“特殊航海博物馆”的志愿者,为了尝试“太阳石”的神奇,装扮成了“海盗”悄悄拿走了“镇馆之宝”太阳石。为防止警方追查,写下了那张“借条”。

“海盗”与“太阳石”的故事引起了许多专家的兴趣,经过专家化验考证:“太阳石”是一种堇青石晶体,对阳光有特别的敏感。在“指南针”问世前,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

“海龟”船长的讲述,使营员知晓参观“特殊航海博物馆”要遵守纪律和规定,同时也掀起了营员的一阵“海盗”热。

“航海离不开海盗。”“海龟”船长燃起烟斗一字一板地说:“海盗史是航海史重要部分。”

这时,“酒鬼”汤姆森乘势说了句:“篝火故事晚会现在开始,就从讲海盗说起吧!”

话音刚落,人群中站出一位身材修长的金发小姑娘高声说道:“我叫苏珊,来自西班牙,讲一个发生在西班牙的海盗故事。”

听说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个娇美的“女海盗”,大伙立刻安静下来。

童瞳连忙拿出了照相机。

图片

作者介绍

张涛,中国科普作家会员,江苏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海员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知名海员作家,航海高级工程师,“一带一路硏究会”硏究员。

张涛曾作为一名远洋船长,工作之余,笔耕不缀,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建设》《新华日报》《中国海事》《航海》《中国海员》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作品,并出版了《航海趣味集》《船长与黄金》《我们都是无产者》《沦海横流》等多部反映海员生活的小说,报告文学和戏剧作品。《我们都是无产者》被评为优秀小说并选为大学中文系教材。2007年,出版了国内首部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航海科普读物《路娃航海记》,并获得中国航海学会特别奖。2015年后,先后出版了《海上天方夜谭》、《纸上风暴》、《有故事的魔岛》、《冰山里的船长》、《追梦远航》、《大海的见证——船长风云录》等多部作品。《海上天方夜谭》被推荐为国家优秀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航海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作者目前正在撰写:《海底一千零一夜》、《魔岛消失前的日子》、《追梦一带一路远航》海上远航三部曲和海上西游记。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