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几年前。

一天,秦汉教授得到一条新闻:一支美国打捞船队在加利福尼亚的维德丝半岛附近,发现多块中间有孔的圆形石头。

image.png

这些奇特的石头引起考古学家的兴趣。经过初步分析认定:这些是来自亚洲的早期船碇。

“船碇”就是现代称作的船锚。

专家对“船碇”的成分和形状经过分析,估计“船碇”的年龄大约有三千多年前,可能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

“船碇”激起秦汉教授的极大兴趣。

翻开厚厚的航海史,秦汉教授惊奇的发现,中国商周时代,就曾有“跨洋渡美”。莫非这奇怪的“船碇”是商周的产物。

秦汉教授找到航海专家求教。

专家说:美洲的远古文化发端于一千多年前中国商朝移民。这些移民从黄河东徒横渡太平洋,把古代的东方文化捎到美洲。至今,美洲发现许多商朝的墓碑,壁画,陶片,丝绵等物。当时商周人已经把农用和压路的石磙当船锚了。

image.png

秦汉教授准备仿制一艘商周时代的古帆船。

查找资料,选用建材。一艘精美逼真的商周仿古大帆船制作成功。船头雕刻着活灵活现的龙头,起名“东方龙”号。

最后一道工序,配锚,是秦汉教授考虑许久,也是制作仿古船模的初衷:选用美洲发现的“船碇”石。

秦汉教授拨通了在美国讲学的同窗好友古韵的电话。

古韵没有辜负同学的委托,终于找到了这种“船碇”石。几颗形态各异核桃大小的“船碇”石,装在一个精致的盒子里,随时准备带回国。

秦汉教授终于盼来古韵回国的信息:“明天上午班机抵港。”

兴奋不已的秦汉教授一大早守候在电话机旁。直到下午才等来古韵从医院打来的电话。

原来,古韵下了飞机雇了辆出租车直奔秦汉教授的住处。不料半路出了车祸。司机受了伤。古韵未有大碍,但随身口袋里携带的“宝石”丢失了。

image.png

秦汉教授急忙赶到医院。经过俩人商量,决定通过媒体和传单悬赏寻找“船碇”。

一连几天过去,仍然杳无音讯。

忽然,一天下午,两位民警登门造访。拿出那张寻物“传单”说,前两天,一位小朋友在车祸现场拾到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里面装着一块奇特的石头。经过分析认为,这不是一般的石头,又对出租车司机进行询问,说乘客的是位从美国归来的客人。民警未敢怠慢,交到上级机关了。

听完民警的介绍,秦教授连忙把两位民警领进自己的船模工作室,走到 “东方龙”号船模前,把仿制商周古船的前因后果和配锚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第二天,秦汉教授约了古韵来到市公安局。不料,这块奇特的“船碇”被送到了地质研究所。

在地质研究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接待了他们。

听完秦汉教授和古韵的介绍,老专家说,根据这块“宝石”上面附着的锰矿厚度断定,此石来自遥远的东方,年龄大约有三千多年。

image.png

秦汉教授连忙插话说:“就是说,发现美洲大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的商周人。”

老教授没有直接回答秦汉的问题,讲了一段“殷人渡美”的传说:

在中国商周时代,周武王的讨伐大军横扫了殷国的都城,一批惊魂失魄的殷国残兵败将败走东海。

大部分逃亡者被波涛滚滚的大海吞噬,一部分九死一生的幸运者绝望中生出一丝侥幸心理:随波逐流。

最后这批人漂泊到了美洲,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殷人渡美”的传说。

这则传说秦汉教授曾经听过:“殷人渡美,扬帆美洲三千里,‘船碇’就是这个时候传过去的?”

“‘殷人渡美’只是个传说,”老专家说:“按当时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和航海技术,扬帆美洲三千里是不可能的。”

秦汉教授不甘示弱,搬出了最近美国打捞“船碇”的报道。

“这个报道看到了。”老专家说:“在美国维德丝半岛浅海里发现的”船碇“确实来自中国。但是,有资料说明,是十九世纪初来自中国珠江三角洲的捕鱼华工丢弃的。”

“不过”老专家话锋一转:“美国打捞队发现的‘船碇’的真实历史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东方龙‘号仿古船的制作,无疑为考证提供了促进作用。”

那颗奇特的“船碇”终与悬挂在“东方龙”号的船头。

听说卓卓要参加“国际青少年航海夏令营”,秦汉教授特地选了一块“船碇”送给“夏令营”做纪念。

到达“夏令营”的当天,卓卓就交给了辅导员汤姆森。

汤姆森代表“夏令营”献给了“特殊航海博物馆”。

听完卓卓的讲述,童瞳没有失言,呷了口咖啡清了清嗓子,原汁原味地把“海上故事大王”讲的有关棺材是救生艇祖先的来历全盘兜了出来。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