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AIS便携船基引航系统,由广州港引航站引航员研发。

该系统采用WIFI和蓝牙传输的AIS PilotPlug适配器,是国内首套便携、成熟并且投入引航操纵实际应用的引航员便携系统,图形化CPA/TCPA的成功运用,使超大型船舶在指定区域会遇变为直观可控;小巧、极致的AIS PILOT PLUG,实现了引航终端的数据无线接入问题,成为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DNV GL船级社认证的PPU组件,被广泛用于国内外大型引航机构和航运管理公司;

2.船舶引航智能导航同步录音系统,由上海港引航站研发。

该系统通过笔记本电脑自带录音设备实时记录设备附近的现场语音信息并同步到AIS轨迹记录中,在引航结束后可进行清晰的AIS轨迹与录音音频同步回放。同时运用录音笔采集引航员的口令及周边环境信息,有效收集船舶在航行、靠离泊时驾驶台内外部的现场信息,并解决了录音笔和智能导航设备之间的时间差、自动校对和匹配等的关键技术难点,使得录音笔的记录也能和AIS轨迹进行同步回放。

3.“郑和一号”船舶引航系统,由厦门港引航站研发。

“郑和一号”船舶引航系统由智能手机导航子系统(PPU)、引航监控子系统、引航调度与排班子系统、便携式AIS引航端口(Pilot Plug)数据无线发射器等构成,全面支持引航机构各项业务运行和管理。系统首次提出了针对“引航员+船舶+调度管理人员”、集“导航+监控+调度”为一体的综合引航信息平台设计思路,实现了IHO S-57/52国际标准电子海图与0.6米高精度遥感影像数据无缝拼接技术,研制了WIFI增强型便携式AIS Pilot Plug无线发射器,解决了当时多PPU无法同时链接单一AIS船站的难题。该引航系统提升了引航作业安全,降低引航员工作强度,为厦门港引航安全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现科技引航。“郑和一号”船舶引航系统已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4.舟山港域潮汐潮流气象信息系统,由舟山引航站研发。

舟山港域潮汐潮流气象信息系统在全面收集舟山港域港口资源、海洋水文信息的基础上,对八个重要的码头(泊位)、主要航道现场的潮汐潮流进行了细致分析,提出了大型船舶最佳靠离泊时机。该系统计算、分析准确,潮汐潮流预报方法先进,对整个港域的航运安全、港口作业、海上抢险救灾及应急布置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舟山港域引航生产,并为新建码头、航道的技术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5.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大型国际邮轮“双窗口”开靠关键技术,由上海港引航站研发。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前沿水域狭窄,习惯性的开靠模式(进口直接靠泊,离泊后倒航掉头出口)已经无法满足大型国际邮轮对船期和安全性的要求,严重制约上海邮轮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上海港引航站通过国际客运中心码头大型国际邮轮“双窗口”开靠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第二种开靠模式(进口时先掉头后倒航靠泊,出口时直接离泊),有效缩短了大型邮轮在港等候时间,并且靠离泊及航行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大为提高。该技术获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6.极受限水域靠大船技术,由宁波引航站研发。

宁波梅山岛国际集装箱码头1和2号泊位对开水域是岛礁区并且是死胡同,船舶实际掉头水域宽度仅为510米,严重影响大型集装箱船舶的靠离泊。宁波引航站通过引航创新,提出量化的《区域引航方案》,包括登轮时间、主要引航节点船位、速度、注意事项和拖船带缆时机等,规范引航员在该水域的操纵行为,控制船舶的引航风险,从而把靠离1和2号泊位的大型集装箱船船长从280米和340米分别提高到320米和367米。

7.基于日照港岚山港区实华30万吨级原油码头现状的VLCC油轮引领技术,由日照港引航站研发。

日照实华30万吨级原油码头配套航道宽度、水深不具备30万吨级满载油轮直接靠泊的条件,日照港引航站科学论证进港油轮极限吃水条件,制定各种气象、风流条件下量化的、规范的、正确的操纵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引航方案,实现了30万吨级油轮进港吃水和载货量最大化,在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港航企业的发展需要。该技术也是船舶在航道水深、宽度等条件受限情况下的引航创新模式,获得2013年度“日照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8、冰期船舶靠泊操纵技术,由黄骅港引航站研发。

每年冰期来临时,冰区操纵都会困扰驾引人员。黄骅港引航站在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后,结合引航实践、国内外研究成果,形成冰期船舶靠泊操纵技术,包含刮冰、挤冰、扇冰、排冰四类操纵形式,共计十四种操纵方法。该站还对各种操纵方法的风险进行了充分分析,指出了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填补了国内此领域研究空白。《冰期排冰靠泊操纵》获得中国航海学会2017年优秀论文一等奖(无特等奖)。

9、引航“S”型操作技术,由长江引航中心研发。

面对码头、航道淤浅明显和水深变化频繁的困境,长江引航中心靖江引航站创新研发在狭窄水道进行船舶“S”型操作,期间船舶在航道、码头前沿两个深槽内,部分宽度不足300米、长度将近5公里的范围内连续完成2次掉头作业,船舶航行轨迹呈现“S”型。2013年以来,该站采取“S”型引航操作技术共安全引领大型船舶(吃水9.7米及以上)1155艘,平均每年累计为港航企业节约物流成本约1.4亿元。

10、一艘半潜船装载2座钻井平台技术,由大连港引航站研发。

2016年8、9月间,为满足客户需求,大连港引航站先后2次成功将2座钻井平台在锚地浮装到同一艘半潜船上,实现了引航技术创新,填补了此项操纵作业的空白。技术创新的亮点在于第二座平台的浮装操作,因第一座平台占据了半潜船一端的甲板空间,致使第二座平台的活动余地异常狭小(不足8米),而且只能带2根交叉缆,使浮装作业拉力失衡,流压作用非常明显,极易发生平台与平台或大船的触碰。现场引航员发扬团队精神,凭借平时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临场发挥,准确判断平台移动态势,果断采取一系列操纵措施,终获超复杂高难度引航作业圆满成功。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