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身为韩国高端造船业主力的韩国三星重工船厂提交了一份确认文件,显示了该船厂向韩国天然气公司Kogas及其技术部门索赔3965 亿韩元(2.8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亿元。起因是该船厂建造的两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上安装了由Kogas旗下设计公司设计的KC-1货物密封系统。

图片

01.仅运营数月,2艘LNG船停运

时间转回到2022年10月21日。韩国媒体《每日经济》发表文章称,韩国天然气公司与韩国三大造船公司一起开发的液化天然气(LNG)船——“SK Serenity”号和“SK Spica”号,因货舱质量问题停运,损失超过1千亿韩元(约5亿元人民币)。

而本次货舱质量问题的焦点在于“KC-1”货物密封系统。据了解,“KC-1”是韩国历经10年开发出的首个国产LNG液货舱,由韩国天然气公司设计,三星重工负责建造,SK海运负责运营及开发。韩国造船业希望通过开发国产LNG液货舱技术减少对法国GTT公司LNG液货舱专利的依赖,摆脱技术从属地位,从而大大降低成本、改善盈利能力。

为了积累“KC-1”的实船应用业绩,SK海运在三星重工订造了2艘配备“KC-1”液货舱的LNG船,也就是“SK Serenity”号和“SK Spica”号。

然而仅仅短暂运营了几个月后,两船就相继在2018年7月和8月因货舱缺陷而停航。

02.船东、船厂和设计公司的混战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弄清哪一方将如何补偿此前因停航而造成的损失,相关企业之间打破了头。

韩国天然气公司认为,三星重工在“建造和维修时玻璃纤维填充不良等安装缺陷是船舶出现故障的原因”。

三星重工则认为:“设计本身就存在缺陷。应根据液货舱的形态设计采用不同的材料,但天然气公司没有将这一部分如实反映到设计中。”

而运营方SK海运认为三星重工应在合理期限内进行适当维修。

据悉,“SK Serenity”号和“SK Spica”号原计划于去年11月在三陟LNG接收站装船后,在韩国东海进行第三次LNG满载装船试验,但韩国天然气公司在装船前一周发公告称,以“第三次装船试验时发现的冷点发生部位的修理结果”和“冷点发生可能性分析资料及装船试验中发生冷点时的应对方案”等文件不完善为由,拒绝这两艘LNG船进入LNG接收站,单方面通报延期进行LNG满载试验。

图片

“SK Serenity”号

此后,三星重工对这2艘LNG船再次进行了维修。去年2月底,韩国天然气公司向SK海运传送了内容为“若投入气候温和的中东或澳大利亚航线,即可避免冷点的出现,因此可以运行”的公文,但SK海运方面表示:“由于冷点引发的事故非常危险,所以很难恢复运行。”

因此,两艘LNG的再运营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如今距离两船停运已有2100余天。

03.索赔金额巨大

去年10月11日,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就“KC-1”LNG液货舱缺陷损害赔偿诉讼作出一审判决,韩国天然气公司总计需向三星重工和SK海运赔偿1880亿韩元(约合10.15亿元人民币),其中,向三星重工赔偿726亿韩元(约合3.92亿元人民币),向SK海运赔偿1154亿韩元(约合6.23亿元人民币)。

同年12月,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裁定应由船厂向船东支付赔偿金,金额为3781亿韩元(合 2.9亿美元)。据悉,这个数字是基于两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交付时每艘船约1.8亿美元的估值,以及每艘船约4500万美元的二手价值。根据当时的裁决,三星重工在修复货舱缺陷的合理期限过后仍未完成维修,导致船舶价值下降,因此需要赔偿船东损失;不过,三星重工不负责赔偿因冷点等问题导致LNG船无法正常运营而造成的损失。

三星重工认为,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裁定的赔偿金是针对“KC-1”瑕疵导致的船舶价值下降的损失赔偿金。而在国内诉讼中,韩国天然气公司的责任已100%被认定,因此公司可以全额索赔回收。

图片

三星重工

此外,三星重工指出,根据韩国国内诉讼的一审判决,LNG船上出现缺陷完全是由于“KC-1”LNG液货舱的开发导致的。

在当前的情境中,韩国三星重工于今年4月正式对韩国天然气公司提起诉讼,并于昨日公开了其索赔金额,该索赔金额大致等同于去年12月该船厂被裁定应支付给船东SK海运的赔偿金额。

04.恢复运营仍遥遥无期

上个月,“SK Serenity”号和“SK Spica”号被转移到马来西亚东部的纳闽停泊区。据预测,除非这两艘船能被利用或改变用途,否则它们可能会被出售拆解,且不会恢复运营。

据了解,近日SK海运为了拆解而出售了一艘LNG船。这艘名为“YK Sovereign”的LNG船是首批韩国国产液化气运输船,为韩国天然气公司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进口货物。

图片

YK Sovereign

值得一提的是,这艘船也是2024年第一艘被拆解的LNG船。不排除后续将会安排拆解“SK Serenity”号和“SK Spica”号的可能性。

在韩国,目前还有三艘装有“KC-1”系列系统的小型LNG船正在运营中,其中一艘装有“KC-1”,另外两艘安装的是该系统的下一代产品“KC-2”。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搭载“KC-1”系统的小型LNG船——“SM Jeju LNG 1”号(建于2019年,燃料容量为7654立方米),于今年2月在韩国海岸附近不幸与一艘货船发生碰撞事故。此次事故导致其安全壳系统受损,且根据报道,维修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