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日至5日,国际海事组织“人的因素、培训与值班分委会”第3次会议(HTW3)在伦敦IMO总部召开。我国首次承担修订的《IMO示范课程1.07雷达导航(操作级)》获得一次性通过,成为新的船舶雷达操作适任教学、培训和评估的国际海事推荐标准。作为我国前去参会的代表,同样也是该示范课程的主要参与者,来自大连海事大学的刘彤和罗卫华老师内心百感交集,这份凝聚了中国海事局、大连海事大学等院校和专家学者无数心血的满意答卷,彰显了海大在我国航海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为我国更广泛地参与IMO事务、更深层次介入国际海事标准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赢得了世界对中国的尊重。

独辟蹊径

2014年4月,航海学院的刘彤老师正在为HTW第二届分委会准备有关“e航海”相关内容的提案,到达会议现场后,发现存在相似提案内容的刘老师,经过思考,决定更改提案内容,于是便现场开始准备有关船舶雷达导航的提案。其实,关于雷达导航方面的创新想法,早就在刘彤老师的脑海里扎根已久,30年教学工作的知识积累,为近年来他的深入思考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该提案在提交给分委会之后,却出现了意见分歧很大的局面。许多人认为,这样的提案可以提,但是我们中国不一定能够完成,因为大家了解,相对于中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目前中国在IMO(国际海事组织)的话语权并不足够强大。最终,经过激烈深入的讨论之后,该提案从全国十余个提案中筛选出来,被提交到IMO。

2015年2月,HTW2分委会在伦敦召开,直到此时,大家对于该提案是否会通过心里也是存在疑问的,“一般情况下,出于国家利益或教学培训技能等方面的考虑,提案的提出往往得到很多不同的声音”,刘彤老师说。然而令大家没想到的是,该提案在分委会上竟然没有反对意见轻松地通过了,这不仅打消了大家的疑虑,也使刘老师进一步明确,涉及航海雷达导航方面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已非常必要。

于是,中国政府便承接下国际海事组织示范课程的修订工作,并委托广东海事局和大连海事大学主持完成这项工作。这是我国首次独立承担的国际海事公约配套标准修订工作,同时也开创了中国航海教育史上的第一次。据了解,为保障航海安全和加强航运人力资源建设,国际海事组织制定了《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在公约缔约国范围内强制实施。国际海事组织示范课程是实施公约,用于指导全球船员培训与教学的推荐技术标准,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也越来越具有强制实施的趋势。

IMO示范课程的修订工作意义重大,校长孙玉清表示,它将成为书写在国家航海史上的一件大事。海大原校长吴兆麟教授则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精品课不一定能称为示范课程,而示范课程则一定是精品课。”航海教育在教育领域有其特殊性,背负着与国际接轨的紧迫使命,IMO示范课程的修订,也进一步促进我国在IMO的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它要求我们必须对公约有深入的理解,而进入修改公约的重要角色,示范课程是必须要上的台阶,这次我们做的是第一个,以后我们做更多的时候才会逐步有能力引领国际航海”,刘彤老师说。

蜡炬成灰

2015年4月,示范课程修订工作正式启动,中国海事局给予高度重视,提供多方面协调与资源,大连海事大学则为工作的开展奠定充分良好的条件与保障,承担具体修订工作的刘彤、李建民、罗卫华等十余位海大的老师,与来自上海海事大学、集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广州航海学院、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等6所院校的共30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开启了《IMO示范课程1.07雷达导航(操作级)》的修订工作。

IMO示范课程对于每一个技术、语言细节,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求严格,深谙这项工作严谨性的刘彤老师表示:“能够完成修订工作,不单单依靠我个人,而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航海教育的长期积累。”1990年,大连海事大学缪德纲先生主编的《航海雷达》以及1998年上海海事大学的王世远老师主编的《航海雷达与ARPA》,都是我国在航海雷达技术研究方面的珍贵积累。1981年考入大连海事大学的刘彤,接受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老一代航海教育家的言传身教,又经历了近年雷达技术的深刻变革。2013年,刘彤老师的著作《航海仪器(下册:船舶导航雷达)》正式出版,这也是目前用于航海教学的唯一一本专著教材。刘彤表示:“如今中国的航海雷达教学培训技术可以说在全球领先了。”正是凭借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和信心,才让他在充斥着多种声音的环境下,完成了文本的修订。

语言问题也是摆在中国专家学者面前的现实难题,与其他英语相比,航海英语中具有大量的专业词汇,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意味着用英语表述出来,还要求达到IMO官方语言水准。正因为如此,IMO示范课程共八十余门课程中,大多数是由英语国家承担编写或修订的。面对紧迫的时间和汉英两个语言版本的繁重工作量,罗卫华老师作为英文稿负责人,义无返顾地承担起了文本的英语翻译和校对工作,对英文草稿进行了全面审核,对全部文稿反复进行重新翻译和修改,反复斟酌,精益求精,将文本一字一字地认真推敲,最终完成了《IMO示范课程1.07雷达导航(操作级)》的最终提交草案文本。

谁与争锋

2016年2月1日至5日,国际海事组织“人的因素、培训与值班分委会”第3次会议(HTW3)在伦敦IMO总部召开。刘彤、罗卫华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代表出席了会议,见证了凝聚着他们无数心血和希望的示范课程最后的命运。

在飞往伦敦的飞机上依旧在核实文本的刘彤和罗卫华老师,考虑到之前提交给HTW分委会的官方文件中仍存在许多不完善的情况,于是在审核开始前,经过机智地沟通与请示,将修订的最新版草案成功递交给了审核小组,从而确保了呈现在起草组专家眼前的是最佳的文体。

审核讨论的过程异常激烈,单从日程安排上来看,该示范课程比同组的其他3个示范课程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讨论。英国是传统的航海雷达设备制造和教学强国,是该示范课程的最初撰写国。审核开始后,英国代表便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采用各种策略不断提出各种刁钻问题,试图拖延时间,找出我方破绽,制造障碍阻止审核通过。而基于完善的预案,我方代表对专业问题耐心答辩,逐一找出标准出处,解释专业细节,做到有问必答,展示了中国代表的沉稳与气度。

最终,《IMO示范课程1.07雷达导航(操作级)》以区别于同组其他示范课程的明显优势,获得一次性通过,成为新的船舶雷达操作适任教学、培训和评估的国际海事推荐标准。会议将它表述为“代表着对STCW公约的正确理解”。刘彤表示:“STCW公约是国际公约,每一个成员国都必须遵守,对公约的正确理解,意味着是公约KUP表(知识、理解和熟练)的“实施细则”。公约里的条文是普遍的概念,具体到如何利用这些条文培训船员,如何具体操作应该由示范课程来解释。”

当中国代表团与英、美、日等其他国家代表握手告别时,他们纷纷用“Good Work”” impressive”等词语来表达着对我们的赞赏与祝贺。

回顾这次难忘的IMO示范课程修订工作始末,倍感欣慰的罗卫华教授认为,正因为中国海事局、大连海事大学对于从事航海教育和海事英语教学研究的各方面支持,才能够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学校不仅在外语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增加了与航海、航运以及海事英语的相关内容,同时还给予教师在海事相关项目研究、参与海事英语国际会议等各方面的支持。最终我们能够拿出符合IMO官方语言标准的文本,与平日里海事相关事务的参与和注重IMO相关的知识积累是密不可分的。”

见证该示范课程诞生并倾注心力的刘彤老师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感谢海洋奉献给人类广袤的世界,感谢IMO和中国航海教育搭建的历史舞台,感谢大连海事大学多年孜孜培育,感谢航运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事业专家的大力提携,敦促我们能够在这个广阔天地的大舞台上扮演一个小小的配角,殚精竭虑演绎自己的角色。”此外,他还更多的想到了未来,“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将我们这种宝贵的海大精神传承下去,有那股固执劲儿。如果我们每个海大人都能站在海事大学、中国海事局,甚至IMO的角度上考虑问题,那么海大世界一流海事大学的建设、中国引领世界航海的明天就不再遥远。”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