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年着重关注船舶工业整体发展的思路不同,今年,全国政协委员、江南造船(位置 评论 新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一“转变了方向”,不仅倡导船舶配套业的品牌化建设、智能化发展,还呼吁配合崇明区生态岛建设,进一步推进绿色造船。

胡可一/资料图

船配业:

顶层设计、军民融合、打通壁垒

“过去5年,我国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大幅增强,但船舶和海工配套业与国外同行业差距明显,许多船舶和海工配套设备的生产技术、质量和服务相对滞后。”作为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老委员”,胡可一长期着重关注自己熟悉的船海领域。但由于他在江南造船也主管科研和市场营销工作,看到了国内的船舶配套设备在船舶建造交付中的短板,因此,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他带了呼吁共同关注我国船舶配套业的发展的提案来到了大会。

船舶配套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船舶工业综合竞争力。虽然我国船舶配套企业数量不少,但长期以来,我国船舶配套设备大部分采用引进专利技术或与国外合作方式生产,缺乏核心自主技术,竞争优势不明显。“与世界先进配套企业相比,我国船舶配套业自主创新能力、本土船用设备装船能力仍有待提高。作为船舶总装厂,推广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设备提高船舶的国产化率义不容辞,但我们更加需要的是船舶配套业给船厂质量和服务的底气!”胡可一表示,“纵观行业发展可以发现,国外先进的配套厂商越来越注重开拓中国市场,这无形之中给国内市场增加了更大的行业竞争压力。船舶配套业如何推动自主品牌的研发以及智能化的发展?这需要政策、人才、技术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急需通过顶层设计突破行业间的壁垒。”

“呼吁国家政策扶持并不是万能的,因此,应更加强调顶层设计以及各行业间的技术融通。”在胡可一看来,在研发、设计、制造、服务等方面全面推进军民融合,打造良性互动的军民融合发展体系,是促进船配套核心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去年两会期间,胡可一强调“军民、民军双向融合”。这一次,他再次将这个观点运用到推进船舶配套业的发展中。胡可一认为,军民技术在在船舶、海工平台的研发、设计、建造技术和工法等方面各有优势,将“军民融合”和“一体化的科研创新平台”理念融入船舶配套业发展规划之中,将有助于国产自主配套设备的发展。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