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转型,新时代明确新方向

“亲民化”“大众化”的游艇生活休闲方式

才是中国游艇产业的出路

记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游艇产业目前整体现状如何?处于何种历史发展阶段?

刘德谦:要准确判断中国游艇产业发展的现状,首先要充分理解中国游艇产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游艇产业的萌芽可分为两条线索。一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台湾游艇产业的兴起;8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从90年代开始,由于人工成本、地租上涨和游艇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加之新台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等因素,中国台湾游艇产业订单锐减,行业步入十年寒冬。到了21世纪初期,中国台湾游艇产业开始转型,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中国台湾的游艇产业发展重新向好。

另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中国大陆游艇产业开始萌芽,主要以制造公用型游艇为主,例如供公园和海边使用的小型机动游览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旅游业的发展,90年代初期,玻璃钢游艇生产企业开始起步,与一些欧美厂商合作生产玻璃钢游艇。这一时期,游艇制造开始向高档的游艇迈进,但绝大多数是以贴牌生产的方式出口国外,并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国际品牌。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深入,21世纪初期,中国大陆游艇产业开始步入第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但由于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局限性,当时许多“成功人士”将游艇作为商务接待的工具,用以展现自己的经济实力。与此同时,各种豪华游艇会所和俱乐部纷纷出现,游艇码头上停靠的几乎都是豪华高端的商务艇,这也是“游艇是奢侈品”这一错误消费理念的源起。这一发展阶段持续了10年之久,在此期间游艇产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但到了2012年左右,豪华游艇市场达到饱和,游艇产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

最近6年,与豪华商务艇发展放缓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主打休闲娱乐生活方式的大众化游艇崭露头角并形成游艇产业的新生力量。如今,中国大陆游艇产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历程虽然艰难,但也是游艇产业改革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阵痛。

记者:目前,中国发展游艇产业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又有哪些?

刘德谦:中国游艇产业发展的首要利好因素是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按照国际惯例,对一个国家而言,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开始萌芽;达到6000美元时,游艇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中国的人均GDP早已超过了后者。另外,中国拥有1.8万多千米的大陆海岸线,岛屿、湖泊众多,滨水资源丰富,且沿海地区的气候非常适合发展水上运功和水上休闲活动。

但是,制约游艇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也客观存在。特别是在中国游艇产业的转型阶段,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在统筹规划方面,整个产业缺乏整体性的指导;在具体政策方面,管理政策缺位、滞后;在消费理念方面,大众对于游艇是奢侈品的误解导致“望艇兴叹”等

记者:中国游艇产业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对中国游艇业健康发展有哪些建议?

刘德谦:有人说,“游艇是奢侈品,是有钱人的玩具”,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游艇有高端产品,也有中低端产品,属于“奢侈品”的游艇只代表游艇的一小部分,占大多数的是中低端游艇。纵观全球游艇产业,挪威、新西兰等游艇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人均拥有游艇的比例高达8:1。而在世界上拥有游艇数量最多的国家——美国,其绝大多数游艇也都是休闲娱乐的大众化游艇,属于人们生活中普通的消费品,绝不是有钱人的玩具。因此,“亲民化”“大众化”的游艇生活休闲方式才是未来游艇产业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国游艇产业发展的出路。

未来,中国游艇产业发展,第一要从宏观层面出台中国游艇产业指导意见和整体规划;第二要发展亲民化的也就是大众化的游艇产业;第三要做中国自己的游艇品牌。中国游艇产业未来要走大众化的道路,要发展休闲娱乐的大众化游艇,要让老百姓买得起游艇,也玩得起游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