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和上海生产力学会承办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2018年)学术年会高端论坛——面向新时代的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在上海东怡大酒店开幕。

本次论坛恰逢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届联合会成立60周年,承办单位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

论坛的主题是面向新时代的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在此背景下,有关我国航运中心建设的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讨,交流经验,集思广益。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罗梅丰

香港理工大学商学院物流与航运系副教授、万邦曹文锦海事图书馆暨研发中心主任罗梅丰发表主题演讲——“航运新时代与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策略”。

罗教授表示,他此次的演讲对象并非单独针对香港航运中心建设,而是围绕整个航运建设展开。作为万邦曹文锦海事图书馆暨研发中心(IMCC)的成员,他指出IMCC在2009年由香港船舶会主席创办,旨在帮助香港当地专攻航运方面专业的学生,并且助力香港航运界,为其提供数据和咨询方面的服务,其目的之一是希望成为香港航运发展方面的智库。另外,罗教授也跟中心一起参与了许多全球航运研讨方面的交流活动,活动主题主要是针对经济、管理以及政策等宏观层面。

接着,他从航运新时代的需求、供给以及市场三大方面展开阐述。

作为一个做经济的人,他认为,任何生意首先要看大势,从大势来看,从国际贸易的格局来说,有很多不定因素(详情参见“联合国《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使得航运需求方面的趋势不太被看好,“各种因素可能会引起市场对于具体的物品运输需求方面存在威胁”,其中就包括欧元危机和英国脱欧对英国经济格局的影响,对于国外商品的购买力会有所下降,还有金融战,实体经济萎缩,罗教授表示“不光是中国,对于全球来说,做实体的总是不如做金融、服务的好”。

另外,中国去产能以及房地产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工作也继续降低,同时,现在全球冷战抬头,国际贸易、自由贸易势头的萎缩,还有各个地区存在的不确定性(中东地区的战争、周边国家的摩擦),以及气候变化对运输需求的减少等等均可能会引起市场对于具体物品的运输需求有所减少。

除去种种负面因素,罗教授指出,针对航运新时代的需求,其正面作用仍旧存在,例如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中国进一步的开放都可以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型从一个制造大国转向消费大国。

从供应方来看,现在的航运业相比从前存在诸多不同,例如造船技术的进步使得造船速度快、造价低,致使人们在考虑是否应该买船时,考虑因素的方式不再像以往那样慎重了,从而导致供需不平衡,尤其是需求方大于供应方的状况保持时间更短,所以长期的航运业旺盛情况几乎不可能存在。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