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胡问鸣

据央视报道,12月12日,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公布,梁稳根,马云,杨元庆,宁高宁,王健林,张维功,胡问鸣,宋志平,郁亮,关锡友当选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获得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获新锐奖。

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胡问鸣此次获奖理由是“对危机他有着特别的感受。”称“2011年中国船舶集团实现1002亿元收入。2012年全球市场果然大幅萎缩,只有高峰时期的四分之一。此时中船集团已经实现了全面的更新换代,推出了低油耗的新船型。胡问鸣带着自己的新产品奔波于世界各大海事会,但是被他予以厚望的希腊之行,却让他大失所望,找不到买家的他开始打算自己成立一支船队,来证明新一代船型的优势。”

胡问鸣的获奖感言:“我觉得后退没有出路,坚守不能前进,唯有坚持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进行破局发展,我们才能够打造出一片新的土地。实际上我站在这个地方压力很大,因为今天是以实业为主题的活动。这个时候被大家选出来,而船舶制造业刚好进入到冰渠,这个时候我们感到专家学者投我们的票,是在给我们一种压力,十八大提出的要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对中船集团有很多期待,或许希望我们为海军、海关、海监、渔政、边防提供更多的装备,或许是希望我们造出更多的海洋国防装备,让中海油、中石油把钻井平台遍布南海主干线,或许包含着对我们造出绿色节能船舶,让中远、中海、中船的国货国运的35%迅速提高起来,或许还包含着富裕起来的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豪华油轮去周游世界,或者还包含着希望渔民能走到远海去打鱼,把公海的鱼打回来送到餐桌上。面对这样的期待,我们感到任重道远,必须破局发展。

我们这个行业就是靠技术进步推动市场,创造市场优势的。所以,不管多少年,我们都要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第一位,把科研开发的投入放在重中之重。即使行业再困难,我们也必须保持4%-5%的投入力度,才能够保持先进性,保持技术进步的步伐。我们现在已经是造船规模第二大,中国第一大,但是离世界强国的道路还很遥远,差就差在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上,我们要大力赶上去,靠投入,靠人才,靠我们的机制。”

胡问鸣简介

作为新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胡问鸣从南京航空学院(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便和中国一系列重要军工企业结缘:从最初航空部下属的苏州长风机械总厂厂长,到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机载设备部部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再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及至如今的中船集团“掌舵人”。2012年7月,国务院任命胡问鸣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中船集团)董事长,他还是中共十八大正式代表和主席团成员,并在党的十八大上当选为中央纪委委员。

他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三大跨越:军机从二代到三代及至迈向四代,飞机发动机从涡喷转涡扇,机载装备实现数字化和信息集成,也经历了中国兵器工业的改革重组和自研装备在60年国庆阅兵上的集体大展示,如今,又在国家决心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大背景下从事海洋装备研制发展事业。他认为,虽是适逢中船集团遭遇市场冲击时勇挑重任,但能为空、陆、海三军装备发展做贡献,实是人生一大幸事。

胡问鸣董事长简介:

1957年5月出生,江苏扬州人,1978年3月入党,1975年11月参加工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975.11-1978.0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县赤岸乡知青

1978.03-1982.0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学习

1982.02-1999.02航空工业苏州长风机械总厂培训中心副主任、厂长助理、副厂长、厂长、厂长兼党委书记

(其间:1993.09-1994.01在中央党校进修学习;1996.09-1998.07在苏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

1999.02-2001.07航空工业苏州长风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总经理

2001.07-2002.03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机载设备部部长

2002.03-2008.05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01.04-2006.01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2005.03-2006.01在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8.05-2008.07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筹备组成员

2008.07-2008.10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2008.10-2010.07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

2010.07-2012.05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

2012.05-2012.07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主持集团公司全面工作

2012.07——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2012.11 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简介: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拥有世界领先的舰船及海工装备研发设计制造能力。中船集团公司以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和建造为核心,在船用设备、航运贸易、金融租赁、物流产业、基础建设、节能环保等众多领域具备全价值链能力,拥有直属成员单位60余家、上市公司3家,是我国国防建设、航运物流、海洋开发、国际贸易、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正朝着造船能力最强、军民高度融合、相关多元发展、国际竞争力强的产融一体化企业集团的目标不断迈进。目前,中船集团造船完工量稳居世界造船集团第二位,中国首位。

企业使命:

海军装备研制的中坚,全球航运事业的伙伴,海洋强国建设的先锋。

2012年本人及公司的突出成就:

即将过去的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对船舶工业的滞后影响全面显现,全球航运和造船市场持续低迷,面临“调结构”的“僵局”、“保交船”的“危局”、“抢订单”的“困局”、“稳增长”和“险局”。胡问鸣带领中船集团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公司发展,积极应对、主动化解金融危机对船舶工业的滞后性影响,抢抓市场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取得了突出成绩,研发能力突飞猛进,建造水平大幅提高,产品结构明显改善,业务结构不断优化,在军民船舶建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在节能环保等非船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实现了相关多元发展,充分展示了中船集团公司作为中国造船业“国家队”、“主力军”和我国海军装备建设中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实现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严峻,是裹足不前,还是绝地求生,非常紧迫而现实地摆在胡问鸣董事长和中船集团面前。在科学分析外部形势、准确评价中船集团优劣势的基础上,胡问鸣带领中船集团提出了破局发展总思路,改变过去粗放发展、规模扩张、产品低端、技术追随的传统习惯,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优化产品结构和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破解发展困局,破解经营困局,破解管理困局。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去战危机、破危局、促增长、谋发展、保稳定。坚定不移地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军工第一方面,中船集团奋力提升军工骨干地位,竭尽全力为人民海军走向“深蓝”提供坚强技术装备支撑,为我国万里海疆铸就钢铁长城,成功研制新型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一批装备,特别是为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顺利交付并投入使用提供了坚强保障。

创新驱动方面,中船集团突破被动的经营模式,突出主动性和前瞻性,领先于船东的期待,由满足需求向引领需求转变。一方面,立足高端、突破高端。实现了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液化天然气(LNG)船的批量建造和出口;自主设计建造了中国首座、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3000米半潜式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号在南海开钻,推动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一步;设计建造了一批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的海监船、渔政船、缉私艇等船舶,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坚强的装备支撑。

另一方面,在对国际国内航运业、造船业发展现状、规律及竞争态势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胡问鸣董事长在业内率先作出判断:当前航运市场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运力与运量的矛盾转变为船队运力结构的矛盾,远洋航运成本的竞争表现为船队的船型竞争力。适应市场竞争需要,中船集团率先自主开发设计出40余型低油耗、低排放的绿色新船型,较同型旧船平均油耗可降低20-30%,平均年碳排放量可减少18%。同时,胡问鸣董事长带队向国内外主流船东营销上述理念以及新船型,得到了积极响应,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落实了包括中远VLCC在内的一批订单。在异常艰难的市场环境下,中船集团市场份额将超过15%,而且在绿色环保船型和高技术船舶经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产品结构得到改善。

业务结构调整方面,挖掘相关多元业务与造船业务的协同价值,以及基于平抑造船业周期性波动风险考虑,胡问鸣董事长给中船集团制定了产融一体化发展的结构调整总思路。形成了船舶建造、动力装备、信息与自动化、机电装备、成套物流、设计与工程、国际商贸、金融服务、咨询服务等九大业务板块,在集团层面加强顶层战略规划及产业孵化,通过产业之间相互借重、相互促进,实现业务板块联动发展。过去造船一业独大的中船集团,正呈现出造船主业鲜明,多业并举的发展新格局。

资源整合方面,面对造船及相关业务产能过剩,胡问鸣董事长统筹利用、强力推进中船集团现有造修船能力资源与机电装备能力资源,积极推进资源优化配置和重组,收拢五指,形成拳头,解决部分企业之间存在的产能不足与产能放空并存的问题,提高产能利用率和集团整体合力,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的整体协调功能和成员单位的内生动力,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胡问鸣认为,发展是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最好办法,面对残酷激烈的环境、刻不容缓的形势,后退没有出路,只有敢于面对,勇于改革,才能在凤凰涅槃中迎来新生。

2010-2011年经营状况

2010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蔓延带来的严峻挑战和繁重的军工科研任务,中船集团公司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分析形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抢抓发展机遇,在应对危机中实现了较快发展。2010年中船集团实现销售收入902亿元,实现利润66亿元,EVA 2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1.6万元/人(按现价增加值计),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0359吨标煤,同比下降1.4%,COD排放221.9吨,同比下降61.9%;从实物量看,完成工业总产值956亿元,同比增长11.8%,三大主要造船指标分别为:造船完工1648万载重吨、新承接订单1733万载重吨、手持订单4519万载重吨,部分订单已排到2013年,连续第5年位居世界造船集团第二位。

2011年,在外部影响加剧、市场需求和三大主力船型价格双双下滑的情况下,集团公司加强成本管理,实施成本倒逼,努力提高生产效率,保质量、保交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二位数增长。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002亿元,同比增长10.9%,全年实现利润78.2亿元,同比增长18.3%,实现EVA38.5亿元,同比增长18.1%;全年造船完工量突破1800万载重吨,达到1864万载重吨,增长13.1%,再创历史新高,继续稳居世界造船集团第二位。全年承接船舶订单616万载重吨,年底手持订单为3339万载重吨。高端市场领域取得突破和进展,主要表现在:自主研发的新型LNG船获得了4艘出口订单、批量承接了4+2艘万箱级集装箱船。海洋工程领域新订单超计划完成,自升式钻井平台实现零的突破,钻井船、半潜船、平台供应船等产品也取得了一系列订单。

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获奖名单紧扣“实体经济”的主题,涉及传统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充分体现了2012年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国企改革创新、互联网产业变局等多方面的特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榜单的很多获奖者都已经处于国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成为世界级的商界领袖。

2012年的第十三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主题确定为“实业的使命”,呼唤实业的回归与振兴,表彰在实体经济方面的优秀践行者和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群体。

附:201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获奖名单

一、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郭鹤年 嘉里集团董事长

二、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梁稳根 三一集团董事长

马 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杨元庆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宁高宁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健林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维功 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胡问鸣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宋志平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外部董事、董事长

郁 亮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关锡友 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三、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创新奖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任务团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四、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

雷军 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

五、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提名奖

周海江 红豆集团党委书记、总裁

鲁伟鼎 万向集团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民生保险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