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蛟龙号”载人深潜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南通籍科学家崔维成功不可没。

今年50岁的崔维成出生于南通海门三阳镇永平村,是“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也是“蛟龙号”首批三位试航员之一。他现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方面的科研和教育工作。

崔维成经历了北上求学,出国留洋……离家多年,依旧难改的是他淡淡的启海乡音。

“我生于农村,父母是普通农民,小时候没有人对我提什么人生追求。那个时候对我父母来说,似乎目标很清楚,初中毕业后回家种地。”回想当年,崔维成说,如果小时候与别的孩子有什么区别的话,就是爱学习、自尊心强和有毅力,这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性格。

有一次,曾有记者问崔维成:“您学的专业是什么? ”

对此,崔维成微微一笑后回答:“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此言非虚,这些年,他一直在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不断变更着自己的专业和研究方向。 1986年,崔维成从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毕业后来到中船重工702所,随后被选派留学英国,因为拿的是英方奖学金,被安排的专业不是他自己选择的,在土木系完成博士学位后,因为导师没有项目支持他继续往“广义概率论”方向研究,他就在航空系搞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 1993年初,正当崔维成在国外的事业风生水起时,国内单位的一纸召唤悄然而至。

“我来自黄海边的农家,自小饮着长江水,是祖国养育了我,祖国现在需要我。”怀着这样的感恩之心,没有造船知识背景的崔维成回到702所。船舶结构力学刚刚熟悉后, 1999年崔维成作为首批长江学者被调到上海交通大学,又转到了流固耦合的水弹性力学领域。 2002年,由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总体与集成项目要求,崔维成回到702所,由于缺乏载人潜水器的专业背景,他一直坚持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开始学习水下工程知识,担起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本体研制第一副总设计师和载人潜水器总体与集成子课题负责人的重任。

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载人深潜表彰大会上,崔维成等7人喜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载人深潜英雄”称号,崔维成所在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团队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载人深潜英雄集体”称号。

遗憾的是,在昨天举行的“蛟龙号”再度出江探海的起航仪式上,记者没有找到崔维成的身影。经向“蛟龙号”指挥组查询,崔维成不参加此次远航,另有重要任务。据了解,作为南通涉海人物的优秀代表,他将参加今年7月11日在南通主会场举行的“中国航海日”活动。这次“中国航海日”活动将展示“采奋进之水,聚和谐心愿”的主旨。届时,崔维成将和数十年守卫孤岛的南沙守礁王龚允冲、在海工领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倪涛、见义勇为的启东渔民郭建兵、郑和航海勇士郭川一起,手捧采水长瓶,通过集水注水,凸显“世上之水均相通,四海之心皆相连”的主旨。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