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 丝绸之路的关键朋友圈

什么是关键伙伴?商务部、发改委、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涉及60多个国家。其中,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有30多个国家。它们对“一带一路”规划、海上丝绸之路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的非常积极,从政府领导人到民间都表示愿意参加海上丝绸之路;也有的持观望态度,还有的持怀疑态度。显然,我们不可能盲目地同步推进,肯定要从一些条件成熟的国家展开。愿意参加海上丝绸之路、态度比较积极且符合一系列条件的国家才能成为中国的关键伙伴,使得海上丝绸之路可以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在初期打开局面。

那么,这些关键伙伴能起到什么作用?中国有一个有名的游戏——舞龙,龙头把握好方向和规则,后面跟着的伙伴密切配合龙头,才能把龙舞起来。所谓的关键伙伴就是要扮演首尾联动、遥相呼应的角色。先有意愿的国家先成为中国的关键伙伴,通过合作,使得大家看到参加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是个双赢格局,不仅为龙头,为各个参加者都能带来经济上的好处,使愿意参加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越来越多,使海上丝绸之路真正成为中国与沿路国家经贸大发展的大通道和大平台。

选择最合适的关键伙伴

确定了要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伙伴,就要寻找这些伙伴,并且这些伙伴是需要有一定标准的。处于海上丝绸之路关键节点位置,才具有成为关键伙伴的重要性。与陆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同,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特点,主要是以港口串起来的,有重要的港口设施也就成为关键伙伴的一个基本要求。然后,还要能发挥枢纽作用,对区域经济发展能够有一定的辐射能力。另外,关键伙伴政治上要有稳定性,经济上也要与中国有密切关系。并且,它的经济要有一定的分量,在其所处区域有一定地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在外交上和中国有传统的友好关系,是一贯的友好关系。前面提到的30多个国家,可以分成不同区,比如说东南亚区、南亚区、波斯湾区、印度洋西岸等等。如果能在每个区域寻找一两个关键伙伴,那么整个海上丝绸之路的网格、网络、骨架也就可以基本支撑起来了。

大家可以尝试思考哪些国家能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伙伴,比如说,东南亚区的泰国曼谷和马来西亚巴生,南亚区的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波斯湾区伊朗的阿巴斯等。其中,伊朗和中国有非常密切的能源合作关系,也是上合组织的观察员国。进入印度洋西岸,我认为可能是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和巴加莫约港。穿过红海进入埃及,埃及是中国和欧洲经济联系的必经之路。还有希腊,通过它可以形成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汇。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都符合关键伙伴的标准,关键它们大部分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在它们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上,中国是其中很多国家的最大经济贸易伙伴,这些地方都符合关键伙伴的要求。

当然,海上丝绸之路是开放的,这不是一个保守的、封闭的组织,谁愿意参加这个合作都可以。中国的关键伙伴也不是固定的,不是说今天8个就永远8个,今天9个就永远9个。随着合作不断深入,每个国家的重要性也会不断变化,可能会有其他城市成为我们新的伙伴,这是一个动态分布。

地方政府大有可为

该怎样推动这些伙伴的建设?首先从国家层面上要全方位推动和这些国家战略伙伴关系的建设,使得这些国家在未来能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稳定区和样板区。同时,要积极发挥中国各相关地方政府在建设关键伙伴中的作用。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一些国家的中央政府对于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计划是有疑虑的,它们会考虑除了经贸的意图以外,这样的战略是不是还有其他意图。国家中央政府考虑问题往往比较全面,我们很难一下子打消它们的疑虑。但是它们的地方政府考虑的是什么?首先是地区的发展。通过中国地方政府与它们的地方政府进行经济合作、人文合作,逐渐使双方在地方层面形成共同利益。

我在2014年写的一篇文章中,曾经提到了两点,要建立和某些国家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另外要推动中国重要港口城市和有关国家友好港城市的建设。今年1月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伊朗,和伊朗宣布全面建设合作伙伴关系。其实,中国在这方面的推动还是很有节奏的。因为一旦友好城市、友好港口平台建立以后,这两个主体之间会建立经济、科技、人文等各种各样的合作,一般很少会有阻碍,也很少会有其他方面的怀疑,这就很容易推动下去。

合作效应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还应该在项目资金规划上给予关键伙伴一定的倾斜。事实上,在和“一带一路”建设有关的、由中国政府主导的一些资金领域,比如说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银行等,中国都起着比较重要作用。当他们在考虑项目的时候,市场原则主导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考虑项目优先顺序时间的时候,可以统筹考虑。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来说是完全一样的,对关键伙伴完全可以进行政策上的倾斜,包括在一些地方通过优先项目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如港口设施建设、辐射的铁路干线和公路干线、自贸区、工业园区、科创园区等的建设,都是可行的。

同时,还要逐步与候选国开展经济以外的各种合作,包括科技、环境、人文、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讲,国际组织、国际合作往往存在一种功能溢出效果,当经济合作达到一定成就以后,就会觉得光有经济合作是不行的。欧盟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一开始欧盟只想做一个共同市场,到最后形成了超国家行为体。从中国角度讲,今后“一带一路”合作成果越丰富,可能对其他方面的要求就越高。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识到,与中国合作,不光在经济上可以获利,在经济、人文、安全保障上也都是很好的机遇。

此外,还要择机建立机制化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城市论坛或协会,就像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这样,由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学者共同参与讨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很多问题。因为有些问题政府不便直接出面,但可以通过企业家、学者回馈给政府建议。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推动关键伙伴的建设,而通过关键伙伴建设,可以逐步带动“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的建设,提供一种合作效应,使得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广、推动更加顺利。

(本刊记者根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和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张耀在“2016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上的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