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岛城,交通极不方便,远远停在洋面上的航班,让舟山人出行更方便。

1973年,舟山迎来了“浙江801”轮,从此三天一班可以走定海—嵊泗—上海。 1975年,又来了比“浙江801”轮大的“浙江815”轮。

在担任“浙江815”轮船长期间,徐熙孟常年航行于渔船暗礁密布的近海航线,频繁出入高风险的上海港,但从未出过安全事故。

闯荡大海37年,连续安全航行30万海里,徐熙孟相当于绕了地球14圈,他还先后获得交通部颁发的“金锚”奖、“金帆”奖,被授予“全国最佳船长”、“全国安全明星船长”称号。

一到舟山,心凉半截

  

大连海运学院旧照

我1940年生于大连。1960年,我从大连海运学院海船驾驶专业毕业,在上海海运局实习一年后,被分配到舟山。

当时共有5位同学被分到浙江,舟山就我一个。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话也听不懂,再一看舟山的船运条件,我的心凉了半截。

因为无论是大连学习还是在上海实习,我们操作的都是五六千吨级的大船。而舟山还是几条小木壳船,船况比较落后。

走出校门时雄心壮志,最后去开小船,说老实话,我当时思想上是有点波动的。

不想呆舟山了!我跟领导要求调走。

时任舟山航运局局长的马本强找我谈话:“小徐啊,我们舟山会发展的,特别需要像你们这样的人才,留下吧!”

没想到,这一留,就是一辈子。

载客量少,抗风力差

我在舟山工作的第一艘船是“中浙2”号,1955年12月7日始航,由定海起航经衢山、泗礁至上海。

那年我21岁,刚毕业没啥经验,从实习驾驶员做起,干了一段时间后担任二副。

“中浙2”号只有122个客位,载客量少,航程也比较长,一趟下来需要12个小时。而且抗风能力也比较差,遇到大风大浪停航是常事。

船期3天一班,船票也蛮紧张的,乘客常常碰到没有航班或买不到船票的情况,很多人不得不绕道宁波去上海。

两年后,公司把我调到其他船上锻炼一下,我先后在3艘小货船上做大副。

在全国第一次船长资格考试中,我顺利通过,自此开始担任船长。

亲临指挥,免出纰漏

  

1973年,定海至上海的航线,迎来了“浙江801”轮。 1975年,“浙江815”轮投入运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舟山人出行的矛盾。

1985年,我被调到“浙江815”轮上做船长。

驾驶这条航线的最大难点,是从吴淞口进去到十六铺码头的这段航道,一般要航行1个半小时左右。

因为航道复杂,这1个半小时,船长要亲临现场指挥,精神必须要高度集中。

跟现在的黄浦江不同,那个年代黄浦江上来往船只特别多,有大型船舶,也有小型船只。

像从长江过来的船队,一个拖轮要拖两三个大铁驳,吨位比较大。还有一些小木船,“一条龙”似的,一艘船后面拖二三十艘小船。

“一条龙”一般都顺水行驶,马力小,操纵性能差,只能走自己的,避让比较困难。

黄浦江的宽度有限,这么多船只要通过,有些还不讲规则,而我们“浙江815”轮通过的时候,一般都是晚上或后半夜,所以更要胆大心细,否则要出纰漏。

通过“S”形,绕过外轮

作为船长,业务素质要过硬,紧急关头要沉着冷静,才能化险为夷。

有一次,“浙江815”轮顺水驶进港口的时候,正遇上一条外轮驶离。恰在这时,有个“一条龙”船队也要进口。

外轮很少遇到这样的“一条龙”小船,船长有点吃慌,操作不正常了,横在了航道上。

  

而我们船正好是顺水进去,航道这么窄,压根儿就没有多余的地让我们通过。

当时正值大潮汛,稍微迟疑一下就有可能错失避让的最佳角度,导致两船碰撞。

通过“S”形,我们成功绕过了外轮。

巨轮占道,冷静应对

还有一次,我们的船准备出口,迎面遇上一艘巨轮。

我是顺水,它是逆水,照正常情况,我们各走各的航道。没想到,它占据了我们的航道。

我用高频联系,说你行动慢,要不保持现在的航道,我避让一下。因为我操纵比较方便,可以从它的右舷通过。

他们不回答我。那就意味着,我不能随便改。

我果断采取措施,最后两条船擦着边过去了,要是碰到一点点,那就完蛋了。

船员们都吓坏了,我当时还是比较镇静的,左满舵!右满舵!口令下得很准确。

越是遇到紧急关头就越要冷静,船长要是吓瘫了,指挥不当,那肯定出事情。

潮流复杂,稳妥靠岸

那个年代交通比较落后,有这样一条船,方便与外界的往来。“浙江815”轮对舟山老百姓来讲,确实带来不少便利。

舟山老百姓会经常托船员带东西,最受欢迎的有两样,一样是面条,上海的筒子面比较好吃,舟山人蛮喜欢的。二是花布,上海的花样比舟山多。

  

上世纪80年代后,舟山至上海的航线重现繁荣,除了直航航线,也有经停航线,从定海—衢山—嵊泗—上海。

这条航线也很有特点,中途要停靠两个码头,外沿岛屿风浪比较大,潮水又比较复杂,靠泊难度相当大。要是靠得慢一点,旅客会有意见,“明明到了码头还靠不上!”船员也要埋怨。客船吃水比较小,受风面大,横风吹向码头,船的速度很快,容易碰撞。

我一般会根据当时的风浪情况,很快拿出一个靠泊方案,在10分钟之内稳稳靠上码头。

2000年,我从这条航线上退休。

人命关天,注重安全

  

回想当年,我的第一志愿本来想搞土木工程,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想早点工作,看大连海运学院可以减免学费,就选择了这一行。

其实我的祖父、父亲也是跟海打交道的。

干我们这行比较辛苦,每天和风浪打交道,以前船舶条件比较差,安全风险比较大,干得不好就要出问题,而且一出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情。

欣慰的是,我这辈子干下来还是比较顺利的,安全干到退休。

舟山靠近大海,舟山人对海比较熟悉,所以海员也多。

这些年,舟山航运企业发展比较快,船的技术状况跟几十年前不能同日而语。

但为什么海上依然会发生事故?我觉得,安全这根弦不能松。我们的船员队伍,尤其是高级船员——船长、轮机长、大副这三个角色,要管好船舶。

因为,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