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单位:华大(镇江)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

徐军民,研究员,1971年7月出生,超过20年水产领域、海洋领域产业发展从业经验,现任华大(镇江)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华鲟保育联盟副理事长,深圳市海洋产业协会副理事长,致力于推动海洋生物经济创新发展和改变人类蛋白质饮食结构。

作为一名资深的水产、海洋领域专家,徐军民致力于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倡导格局国际化,领域科技化,行业引领化,正率领团体探索科研加模式带动产业发展的海洋生物经济创新发展新路径。在徐军民的带领和团队成员的努力下,“科研加模式”已初见成效,团队科研成果斐然、产业发展成绩卓著,得到国内、国外有关专家与合作伙伴的认可和肯定,多方面的科研与产业工作在国内外生根落地、蓬勃发展。

一、打造科技引擎,推动海洋生物经济创新发展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徐军民认为科研不仅仅是追求新知识和真理,更要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动力,科技成果应该应用于产业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因此,徐军民高度重视科研和科技转化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发展基础科研和应用科研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已建成海洋生物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和海洋经济动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2016年8月,徐军民积极响应“海洋强国”国家发展战略,率领科研团队注册成立了华大海洋研究院。该研究院依托海洋生物基因组学和海洋经济动物分子育种两大重点实验室,开展海洋生物基础研究、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创新育种、海洋药物与保健食品研发及工厂化养殖示范和深加工贸易等工作,进一步深化海洋和水产生物相关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

近五年,徐军民的科研团队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企业广泛合作,参与完成了30多种重要经济水产动物的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工作,占到全国总量的1/3;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6部;申请国家专利30余项,授权13项。仅2016年这一年,徐军民的科研团队发表SCI学术论文26篇,申请专利15项,出版专著4本。

新区领导视察坝光新兴产业基地

2016年12月5日,徐军民核心携科研团队参与破译了虎尾海马的全基因组,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与此同时,该联合科研团队还破译了重要的养殖海马——线纹海马的基因组,旨在促进海马多个物种的生态保护、人工繁育、药用产业开发等方面的工作。类似这种科研、产业双发双带、互相促进的工作,在徐军民和他的团队中还有很多。徐军民正带领团队探索海洋生物经济科研加模式带动产业发展的创新发展路径。“众多扎实而又极具价值的科学研究无疑为海洋产业发展带来了强劲的源头活水与无穷的想象空间。善加利用,必将引领海洋生物经济实现创新、跨越式发展。”徐军民总结说。

二、建设种质数据大平台,掌握海洋生物经济核心资源

在徐军民看来,控制了种质资源就扼住了海洋生物经济的“咽喉”,这就是徐军民及其团队推动海洋生物经济创新发展的秘笈。

2016年9月22日,筹建五年的深圳国家基因库正式启动运营,建设于深圳大鹏坝光基地的海洋生物活体库同步运行。徐军民表示:“在生命经济时代,拥有更多的基因资源,同时还能对基因资源进行认知和利用,就意味着拥有更大的优势。”除海洋生物活体库之外,徐军民还带领团队完成了长江流域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该种质资源数据库占地3000平方米,由样本库、数据库和科普展示中心三部分组成,截止目前,已完成包括中华鲟、江豚在内的4000份标(样)本,活体品种达500种。徐军民将带领团队依托国家基因库、海洋生物活体库和长江流域种质资源数据库,与国内外广泛开展种质资源保存与挖掘、分子育种、经济物种开发等方面的合作,面向全球搜集样本、数据资源,催生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缩短海洋基础研究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周期,支撑引领海洋生物经济快速发展。

杂交石斑鱼规模化繁育

除了积极建设种质资源样本库和数据库之外,徐军民还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海洋种业自主创新工作。2016年6月,徐军民携团队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联合启动成立水生生物基因组研究中心,通过全面开发水生生物基因组资源、系统构建水产、海洋基因组大数据平台、加快基因组育种共性技术研发,实现基因组技术在育种过程中的应用。2017年1月21日,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联合完成的水产生物“十百千”组学育种计划白皮书中英文版本同步在线发表。上述布局为我国水产、海洋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掌握了丰富的全球种质资源样本和数据,配合分子育种等先进种业自主创新技术,就掌握了海洋生物经济的核心资源。“通过分子标记的方法筛选优良品种,找到具有生长快、个头大、抗病强、肉质好等优秀性状的‘父母’亲鱼,追踪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从中挑选出良种进行繁衍,以保证良好的性状得以遗传。”徐军民介绍,用常规的方法育种耗时长,一个海洋新品种的面市通常需要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育种中,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育种,则大大提高了“更新换代”的效率和准确率,2-3年就可能培育出具有稳定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截止目前,徐军民及其团队已成功完成石斑鱼的育种和示范养殖,即将逐步推向市场。

三、千万级国家产业孵化示范基地,产业反哺科研

走进徐军民打造的坝光新兴产业基地,一栋蓝白相间的三层小楼俏立在养殖场中,走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方方圆圆、大大小小几十个水池齐刷刷映入眼帘,不同时期的石斑鱼悠游其间。这里是华大海洋团队承担国家海洋局7800万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石斑鱼优质新品种的工业循环水养殖示范》的产业孵化示范基地,该项目目前已顺利结题,即将完成最终验收。

“走出去”:与老挝国防部共建水产养殖繁育试验研究中心

徐军民推动的“科研加模式”在坝光基地就能找到鲜活的实例。能拿下千万级国家示范项目的奥秘在于一套高大上的系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通过水温调控、水质过滤杀菌、蛋白分离、循环利用和远程在线监测等多种技术手段,使养殖水产品处于一个相对可控的生态环境中,实现海水优质养殖品种石斑鱼的高密度健康养殖。这套系统不仅可以使石斑鱼养殖摆脱恶劣天气等自然因素的束缚,还能最大程度地节约用水,对环境产生极小的影响。”坝光基地项目负责人不无骄傲地这样介绍着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徐军民介绍说:“我们提供的是模式和思路,事实上,这套系统十分灵活,可以根据实地环境和养殖规模变换不同的设计。”目前,该系统已在河北、贵州等地合作建立起立体、生态等养殖模式,实现了产业对科研的反哺。

四、响应“一带一路” 科研加模式走出国门

徐军民深耕水产、海洋行业20多年,具有敏锐的产业发展嗅觉和国际化、全局化的眼光。2016年,徐军民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成功将前沿育种、养殖技术带出国门,使其在国外生根落地,同时引入国外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质种质资源,为我国海洋生物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016年10月,徐军民出访澳大利亚,与澳大利亚签订协议,合作开展金枪鱼分子育种和产业精深加工等方面的合作;2016年12月,徐军民率团队与老挝国防部签订协议共建水产养殖繁育试验研究中心,将成熟的科研成果、高新技术和先进理念引入老挝,带动老挝渔业产业升级。开发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外优质资源,科研加模式带动产业发展的创新发展路径在徐军民的不断探索和推进下,已经走出国门,获得了国外专家和合作伙伴的认可与肯定。

引进来”:澳洲金枪鱼深加工产业考察交流

谈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徐军民已有战略计划和部署:“围绕科研加模式带动产业发展的创新发展路径,我将继续带领团队持续不断地推进科研和产业两方面的工作,将前沿科技与产业落地深入结合起来,做到科研带动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未来,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虽然,达到徐军民设想的理想效果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徐军民秉承自己发展产业的精神,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理想前进。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