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一天。

号称天堑的长江口,彩旗飞午,鞭炮齐呜。

茫茫的春雾时浓时淡。一队队手持彩旗的队伍纷纷拥向江边两岸,人们眺望着遥远的海面。

这里将创造一个长江航运史上的新纪录。

不久,一艘悬挂五星红旗的巨轮缓缓朝长江口驶来。

人群中,一个中年男子悄声对旁边的人说:“驾驶这艘巨轮的是我们吴淞商船学校的老班长。”

听者顿时好象想起什么,连声说:”吴淞商船学校是我国最早培养海员的学校。众多知名船长都出自这所学校。”紧接着问了句:“老班长是谁?“

还未等回答,巨轮调转船头驶进了波涛滚滚的长江。

昔日千船竞帆的万里长江,此刻除了海事部的几艘巡逻船外,江面上一片寂静。

江雾渐渐散去,挂满五色缤纷船旗的巨轮船头,“建没17”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驾驶台上,一位身材魁悟双眼有神的中年汉子,时而用望远镜朓望远方,时而果断地下着舵令:“左舵十,把定…”

这位在驾驶台上指挥若定的的人,就是《建没17》轮的船长徐文若,人们所说的吴淞商船学校的老班长。

徐文若船长要创造一项新的航海记录:万吨级油轮逆江而上,直达南京港。

事情发生在1966年3月26日。

当年,隨着随着长江流域两岸大型炼油厂的建立,需要源源不断的大量原油供给。南京栖霞山炼油厂就是其中之一。火車运输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国家最后决定采用大型油轮运输。1965年,我国从波兰购进一艘1962年迠造的万吨级油轮,改为《建设17》。

《建设17》轮承担了首闯天堑长江的任务。

俗话说;华山自古一条路,长江天堑无坦程。

当时,徐文若船长只有37岁,精力旺盛,技术娴熟,是航海的黄金年令。

万吨巨轮首闖天堑长江,在当时情况下,后来人是无法想象的:环境,技木,管理…航程的路上困难重重,许多德高望重的船长都望而却步!、

这副重担最终落到了徐文若船长肩上。

徐文若出身于上海崇明岛南油东镇(今属竖新镇),一个家道贫困的人家。

读中学时,家中时常揭不开鍋,为支持他读书,家中倾其所有,母亲甚至变卖了嫁庄。

徐文若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1946年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吴淞商船学校。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