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和航母的联系要从20多年前说起。

当还在读书时,她在宿舍观看了美国电影《壮志凌云》。影片中,汤姆·克鲁斯扮演的飞行员驾驶F-14舰载机在卡尔文森航母上弹射起飞、定点着舰的场景让李媛热血沸腾。

“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该多好。”也正是在那时,李媛脑海里浮现了中国的航母出海、舰载机起降成功的画面。

2012年11月23日,随着飞行员驾驶歼-15战斗机稳稳降落在“辽宁舰”上,这一画面变成现实。作为航母特种装置的设计者,她在甲板上亲历了那一刻:“试验成功时,身边所有人都喜极而泣,那种热血沸腾比当初看电影来得更真实深刻。”

李媛现任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军品三部专业科科长,她说自己喜欢这样一句话: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梦想要用匠心去打造,要用一生去实现。

  

李媛(左四)和同事在工作  

27岁接手研发工作

在接手“辽宁舰”某特种装置设计研发工作时,李媛曾受质疑。

1999年,22岁的李媛从山东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进入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刚到单位的时候,她就发现走廊上挂满了世界各国航母的照片。这时李媛才告诉自己:“我真的做这个了。”

“就是一个很活泼的小姑娘。”李媛的带教师父、原专业科科长郑重还记得她刚来时的样子。因为军工行业的特殊性,郑重对待徒弟十分严格,并没有因为李媛是小姑娘而放松要求。

郑重慢慢发现,自己下达的任务,李媛不仅能够接下,还能虚心去学习,“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接,越是困难的时候,她越愿意钻。”

2004年,27岁的李媛接到了“辽宁舰”航母特种装置的设计研发工作。“当时把任务给她,我也斗争了很久。”郑重回忆,最终,李媛对工作的责任心和不服输的精神让他做出了决定,“我觉得她可以。”

但这一决定仍然引起了质疑。

航母舰载机起降,是一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它关乎着飞行员的生命安全,也因此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它的精度要求高,高到目前国内已没有合适的检测来检测它的精度;使用环境恶劣,安装在振动冲击最为剧烈的试验区域。就连军事装备水平较高的法国、俄罗斯也在这些技术难点望而却步,转向外购或研制替代产品。

李媛记得,自己刚接手研发工作后,经常要出差参加各类研讨会。在她印象中,会场一般都坐满了头发花白的老专家,她就扎着马尾坐在中间,用她的话来说,觉得“特别不协调”。“当时就有人开玩笑说‘你们所里是不是没有人了,怎么把你派来了?’”“就连我们自己的飞行员也会质疑,你们行吗?”李媛回忆。

“有质疑没关系,我们要用事实说话,要有创新思维,就是别人没有搞的我们要敢想敢闯敢试敢干,别人搞失败的我们要迎难而上,做排头兵和先行者。”李媛开始埋头进行各类试验,她要用科学打破质疑。

事实上,这一项目并非李媛的专攻,很多知识她需要从头学起。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