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航海  姜海鹰


“我们一直怀有一颗为我国航运事业发展做贡献的赤子之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海洋强国、航运强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复杂局面下,航运业的战略地位充分彰显,而航运业各领域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风云人物,必将成为推进行业发展的磅礴力量。鉴于此,海事服务网CNSS制定了“百人采访计划”,拟遴选100位行业引领者和精英进行深度采访,凝聚推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正能量。

本期的采访人物是: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慧航海”) 董事长姜海鹰。在今年沧州举办的中国航海日系列活动期间,海事服务网CNSS在2023年中国国际船舶技术与安全论坛上对姜海鹰作了深度专访。作为海军出身的姜海鹰,是具有近10年航海经历、30多年航运公司运营经验的老航海人,他对中国的航运业和船舶业有着极深的情怀,一直心怀见证中国成为“航运强国”的梦想。基于当前船舶无人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他全身心投入智能航运技术的研发,带领智慧航海发力智能船舶、智能航运等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攻关,为推动我国智能航运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图片

CNSS:


智慧航海虽是民营企业,却承担了交通运输部一些重大项目,能简单介绍下相关成就吗?是什么促使公司致力于船舶智能化、绿色化的研究与发展?


姜海鹰:

智慧航海主要致力于智能船舶、智能航运等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发展,公司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航运实体经济深度结合的先行者、实践者。

虽然是一家民营企业,智慧航海却一直怀有一颗为我国航运事业发展做贡献的赤子之心,承担了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及“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等重大项目,承担建造并运营了目前全球最大吨级的智能航行商用集装箱船“智飞”号,参与《船舶智能航行系统等级划分与技术水平评定》等多项相关标准的编制工作,在智能船舶领域形成发明专利方案500余项,实审150余项,已获授权66项,并获评“航运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


图片

航运业是上万亿级的资金密集型传统产业。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生产生活的安全性、环保性和高质量的追求,会不断提高航运业的成本。另一方面,国际海事组织(IMO)有关船舶污染排放的新公约、新规则和新规范,对船舶的环保要求日益严格,行业内也已经对船舶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未来趋势达成共识。正是看到了这一趋势,并意识到这是中国航运业弯道超车的契机,我们下决心潜心于船舶智能化、绿色化的研究与应用。


图片


CNSS:
您认为智能航运将解决航运业的哪些现有问题?智慧航海希望对行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姜海鹰:

鉴于水运行业的高风险性,加之日趋高涨的人工成本,货运船舶的无人化发展将成为趋势。国际海事组织已经公布了智能航行船舶的法规推进计划,2024年智能船舶安全规则(《MASS CODE》)问世,2025年推荐实施,2028年强制实施。这将进一步加快船舶智能航行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智能航运技术,其目的主要是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一是,帮助船东公司实现降本增效;

二是,提高船舶作业的智能化水平,将船员的工作环境从枯燥的海上向岸端逐步迁移,并且降低船端船员工作的强度,从而应对船员短缺的问题;

三是,与包括港口、航保、监管等在内的航运各要素联动,通过智能化和信息化全面提升航运业的服务效率和现代化水平。

智慧航海以船舶自动驾驶和装备智能化为发力点,向智能航运其它要素进行延伸,主要技术成果包括智能驾驶技术、针对传统船舶智能化升级的模块产品和适用于智慧化港口的船岸协同技术解决方案等。我们希望以船舶智能化和港航智能化解决方案为出发点,推动智能航运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智能航运需要包括港航、航保、海事监管等各要素联动,因此也在努力推进上下游协同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图片

CNSS:
智慧航海投资建造的300 TEU“智飞”号,是中国首艘自主航行集装箱船,能否请您介绍下该船施工中的技术难点?

姜海鹰:

“智飞”号是我国首艘智能驾驶集装箱货船,从技术层面来说,“智飞”号具备人工驾驶、远程操控、自主航行三种驾驶模式,因此在建造过程中,不但要满足传统船舶使用需求,更要进行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同时,这条船还是配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成果示范船,施工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协同多家单位研发成果在同一条船上进行安装测试,整船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最大的技术难点。

我们已经全自主实现了集辅助驾驶、遥控驾驶、自主航行三种模式的全功能智能航行系统。但是受限于法规和标准,“智飞”号无人航行还处于试验测试阶段。国际海事组织也在积极推动船舶智能航行的合法化进程。

另外,我们现在已经接了12条船的智能航行系统订单,船舶智能航行技术的应用前景比较乐观。


图片


CNSS:
能否请您介绍下“智飞”号目前的运行情况?如完成了多少次作业?以及其他相关运行数据。
姜海鹰:

“智飞”号于2022年4月22日在青岛港正式交付,可装载316个标准集装箱,由山东港口集团投入青岛港至日照港航线开展集装箱货物过驳营运,航线内包含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探索船舶智能航行与全自动化无人码头的全过程深度融合应用。

自2022年4月上线开展智能航行示范运营至2023年6月,累计运箱量8W余,累计航程2.5万海里,累计航时超过3k小时,其中辅助驾驶航程超过2W海里,遥控驾驶/自主航行累计里程超过1200海里,自主决策生成建议次数超过80W个,遥控/自动靠离泊400余次。


图片

“智飞”号

“智飞”号的实践应用,使我国成为第一批开发应用综合性船舶无人驾驶系统的国家和最早自主研发设计建造无人驾驶船舶的国家之一。该船对公司的辅助航行、循迹航行、远程驾驶、自动靠离泊和遥控靠离泊技术都进行了有效测试,对公司的核心技术进行了验证,并通过测试数据持续优化自身技术,保持技术先进性。



CNSS:

据悉,“智飞”号还搭载了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航行系统,能否介绍下这套系统的详细情况?

姜海鹰:

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航行系统适用于运输商船商业运营的全过程、全流程,突破了航行环境感知认知技术,构建了自主决策与控制技术体系,具有远程驾驶、自动靠离泊、自主避碰等智能化能力,系统基本包括态势感知、智能决策和智能控制几个功能模块。应用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物联网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全船感知技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及智能信息处理的航行决策控制技术;基于船岸联网、边缘计算的船岸一体化智能信息服务技术。该系统能够在离泊、出港、航线优化、锚泊、进港、靠泊的全部过程中实现智能控制。


图片


CNSS:
您认为我国智能航行技术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智飞”号之后,公司在船舶智能化发展方面还将有怎样的战略规划?
姜海鹰:

从全球技术水平来看,中国和韩国、日本、挪威等国家一样处于发展前列,整体处于同一起跑线,而在船岸协同技术方面,我国则领先于其他国家。


图片

当前公司正加强与国内港口集团、航运集团和新能源厂商的深入合作,积极探索船舶绿色化、智能化技术的落地应用场景。

公司研发团队正在继续对船港协同、船岸协同智能化领域进行新的探索,对系统算法进行更进一步的优化完善,并进一步推动技术的产品化和市场化。

提高船舶智能化水平乃至最终实现无人化,将是航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不断突破,一些关键技术正在发展完善。作为中国企业,由衷盼望我们能在全球智能航运竞争中留下自己的航迹。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