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皆知“瓦良格”(VARYAG)航母是我国“辽宁舰”航母的前身,可知受美丽国的忌惮和插手,“瓦良格”的来归之路历尽坎坷?又可知陈忠船长引航母过海峡在其中付出的艰辛?现拟文以飨读者。

图片

事情还得从澳门商人徐增平先生说起。1998年3月19日,彼从乌克兰拍得“瓦良格”航母,购进的初衷原是将“瓦良格”改造成供娱乐式海上酒店。但一艘内部设备拆得精光,无主机无动力的空壳废钢船样的巨大航母船体,没有动力,要把她从黑海运回国内,这本来就是个不小的难题。从黑海出来,就要穿过土耳其海峡,而后进入地中海,再或南下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走新加坡后回国;或西去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经西非南下过好望角,再进入印度洋经新加坡回国。无论走这两条航线中的哪一条,“瓦良格”航母都要用拖轮拖带行驶。航程遥遥万浬,何其艰难!

图片

1999年7月,澳门公司雇用ITC公司拖轮开始了漫长航程。不料,驶抵土耳其北部的黑海水域准备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受到了土方当局的阻拦。

这年8月,澳门公司试图再次通过时,土耳其政府出面阻拦,理由是“瓦良格”航母船体过大,影响海峡其他船只正常航行。

在中国人面前从来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中国人办事全国一盘棋,经过磋商,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实給中船重工的旗下,由他们负责将这条旧航母弄回国内。

但土耳其当局坚持以不安全为由,拒绝放行“瓦良格”航母通过土耳其海峡。因此,“瓦良格”只得滞留黑海,由一艘8700匹马力的远洋拖轮拖着,漂泊在黑海上。既然土方以安全作为理由拒绝通过“瓦良格”通过海峡,中船重工就设想以航海技术来论证航母究竟是否能安全通过海峡,但中船重工团队没有航海技术人员,因此,就向中远要一位远洋船长做技术顾问参与此项工作。在这个前提下,2000年12月3日,北京中远总公司指令,调上海远洋分公司的陈忠船长,作为航海专家加入中船重工团队。陈忠船长是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海监室主任,他1966年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后于1968年分配到上海远洋公司,在海上几十年,足迹遍及五大洲三大洋,经历过无数惊涛骇浪,处理过许多繁重棘手的难题,是个刻苦敬业,被国家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具备丰富的航海技术经验,他头脑冷静,是处事稳重的资深船长。他非常熟悉土耳其海峡。世界贸易,风云际会,历史就在不经意间悄悄地写就,引归航母的重大任务展现在陈忠船长的面前。12月5日起,陈忠船长加入中船重工团队,其职务是澳门创律旅游娱乐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参与技术谈判和技术论证工作。他的任务是协助团队论证航母能否安全通过海峡,拟出“瓦良格”安全通过海峡的论证报告,从技术上证明能安全通过海峡,而后递交并说服土耳其放行通过。

“瓦良格”航母无动力,只能用拖轮将她拖带航行。土耳其海峡是黑海出来的必经之路。在外方看来,买进“瓦良格”的是东方大国,自然引起霸权国注意,担心中国引进“瓦里格”有军事目的。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本就贪婪多变,又与美丽国沆瀣一气,其无视其他,仅以安全为由,直接否决了中船重工递交的安全通过海峡的报告,不准无直航能力的“瓦良格”通过。海峡是国际通用水道,土方追随霸主不顾国际准则,始终不让通过,还称“除非拆成碎块,否则休想通过海峡”。这就需要中方斗智斗勇,坚持耐心,敦促不断地谈判协商,静观其变。“瓦良格”继续滞留黑海,陈忠船长于2001年3月返回国内。

图片

一直延续到2001年6月,土方在谈判中开始松动。他们海事当局的技术人员开始认真并挑剔地审核陈忠船长递交的《‘瓦良格’安全通过海峡的论证报告》。陈船长在论证报告中提出了安全通过海峡的四种详实的方案。

2001年8月,中国政府初次照会土耳其总理府,建议放行我国澳门公司购买的“瓦良格”航母。土耳其政府随即向中国要求开放对土的旅游,争取达200万人次。

在这样的背景下,8月下旬,交通部组成“瓦良格事件专家组”,由交通部副部长洪善祥带领专家组重返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继续就“瓦良格”安全拖带通过海峡与土耳其当局展开一系列技术性谈判。

陈忠船长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技术论证技术谈判,并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见土政府官员。

2001年8月24日,土耳其总理府向国务部长下达指令,同意“瓦良格”拖带通过海峡。8月25日,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决议,同意“瓦良格”过海峡。同时提出20项苛刻的安全条款,如,要求“瓦良格”白天通过海峡,视程必须大于5要海里、风力小于5级、流速3节。而通过宽阔的马尔马拉海必须要在夜间。

土方准予通过后,陈船长根据上级指令,按照土方要求通过海峡的最低要求24条,编写《瓦良格通过土耳其海峡技术方案》。

这年9月,中国政府派出一支由交通部官员和航海专家组成的代表团访问土耳其。

为了加强力量从技术上说服土耳其,交通部专家组还组成前方小组,成员有宋家慧、马鸿琳、胡基政等,由宋家慧担任总负责。按土方要求配备瓦良格航母船长,中方明确并在同土方的会议上宣布,由陈忠担任瓦良格航母的法定船长。

 此后,作为“瓦良格”船长的陈忠就全面准备船长所须负责的所有工作,包括:检查所需配备的简单的助航设备,准备所需的航行资料;编写甲板人员包括船长驾驶员水手职务规则;船舶防火和防污染规定;通过海峡时的应急操纵方案等。还要完成通过海峡前的拖航实验和通过海峡时负责配合引航员工作,实现试航操纵和通过海峡的安全。

伊斯坦博尔海事局经过对“瓦良格”的实地考察,确定在最低安全风险的情况下“瓦良格”通过海峡的最低条件。其实土方拿不出实质性的技术要求,完全使用了陈忠船长拟出的报告中的第三方案。

由陈忠船长集中其他专家建议,作出的“瓦良格”航母《在极端不利的风流条件下通过海峡的可行性报告》和《“瓦良格”拖航过海峡受风流影响的程度及制动距离和时间的计算》文件,得出需用6艘四千匹马力、2艘八千马力拖轮即可安全通过海峡的结论。土方又硬行要求我方配备到11艘大马力拖轮,配有简便的助航设备和通信系统,还要配备包括船长在内的船员编制,可以聘用土耳其船长和船员。还要在设备安装完毕后,要求“瓦良格”船员在黑海进行演练。除此以外,还要10亿担保金。土方的要求不谓不苛刻,简直就是趁火打劫。

缜密的陈忠船长还根据前方小组的要求,起草完成了“瓦良格”通过海峡的拖航计划和实施细则,于2001年9月26日递交土方,经过土方认可后,作为实施方案。

10月7日,前方小组召开会议,宣布陈忠船长为“瓦良格”航母法定船长,继续租用“索那格”拖轮船队;由上远派孙飞船长任大副,张颂平任二副,还有6名水手,组成航母船员。

10月22日,中方与土方进行最后交涉,土方海事分局局长希望这是最后一次会议,如天气条件允许,“瓦良格”就可通过。他宣布,通过时海峡全面封闭,禁止其他船进出。陈忠船长是通过海峡的安全责任人。当天,交通部洪善祥副部长接见了“瓦良格”全体船员,嘱咐大家克服困难,安全通过海峡。

第二天,“瓦良格”航母和拖轮船队一切准备就绪,就在宽阔的黑海举行了拖带前进演练。主引航员指挥拖轮起拖,由于转向角度过大,首、尾拖轮的手臂粗的钢缆被绷断,“瓦良格”甲板上一缆桩被拉变形。演练举行了3次。陈忠船长总结了演练操纵中的教训,指出引航员在指挥中需要改进的方面,要求他遵守拖带细则,保证安全通过海峡。每次演练和案头的工作使陈船长费尽了心。

期间,细心的陈船长还应土方的要求,制定了“瓦良格”船员职责和工作守则,同时制订了防火、防污染规定,张贴于工作现场。

“瓦良格”航母浮航在离海峡20海里以外的黑海海面上,上面有中方人员26名,俄罗斯人3名、乌克兰人3名,还有一个菲律宾人,食物和淡水都有限,生活十分艰苦。用直升飞机送一次水要化1000美元,也仅够一天的使用。10月23日,宋家慧局长与大家一起生活工作在航母上,共同克服困难。因为淡水紧张,大家没有办法,只能不洗脸不洗手。10月24日到29日,黑海刮起了大风,气温下降。陈船长带领着船员们,白天在航母上工作,晚上到船尾拖轮上食宿。26日,淡水只剩25升,海面大风8--9级,直升飞机无法送水。28日只剩5升了。在两位乌克兰人的帮助下,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大家用塑料桶从拖轮上装水,然后用縄拉回10桶淡水,解决困难。生活再艰苦,但当大家终于听到过海峡的消息时,都激动得欢呼起来,露出胜利的喜悦。

10月31日下午,洪善祥副部长乘坐直升机飞抵“瓦良格”飞行甲板,慰问大家,作战前动员,鼓舞大家发扬斗志,协力同心,准备好第二天过海峡,完成这一光荣的历史航程,他将在2天后的达达尼尔海峡最狭处的恰纳卡莱迎接大家。挥手送走洪副部长一行,陈忠船长又和大家一起检查防止拖带还有哪一项工作遗漏。

时间得以确定,11月1日0630开始过海峡。土方两名引航员登上“瓦良格”航母驾驶台,陈忠船长在驾驶台迎接他们。按照事先拟定的应急预案,袁国民船长在首拖上,陈文忠船长在尾拖上,他们分别坐镇压阵,与“瓦良格”船长陈忠保持联系,随时准备应急。前面是1万匹马力的大拖轮,拖缆长百米;首尾两侧各有两条4千匹马力的拖轮;后面有一条2万4千匹马力的拖轮作机动,当地时间08:36时,随着引航员萨因下达的命令,拖航船队轰鸣着开动马力,拖着“瓦良格”航母启航了。前拖后拖,中间是“瓦良格”航母,船队前后长达5海里,浩浩荡荡向前挺进。

15分钟后,“瓦良格”进入海峡北口,土耳其这段海峡呈南北走向,也称博斯普鲁斯海峡,也有根据当地港名叫伊斯坦布尔海峡。海峡东陆为亚洲,西陆为欧洲,欧亚大桥凌空飞架,巍巍耸立。海峡全长30公里,水深27—125米,最窄处708米。此时,1条8千匹、2条4千匹护航拖轮、2艘2千5百匹消防拖轮和13艘其他工作船只布置在航母周围,共计23条拖轮,簇拥着“瓦良格”航母以3-4节速度渐渐进入海峡,阵势壮观空前。因为航母通过时,海事当局禁止了其他所有船只的通行,使一向繁忙的海峡显得出奇的干净和难得的安宁。这时,在海峡最狭窄处的岸上,还有4辆警车,正满载着80名全副武装的官兵与“瓦良格”保持等速行进,随时准备需要应付万一的支援;抬头望,空中有直升飞机跟踪盘旋,电视台直播。30公里长的海峡两岸,几百万民众簇拥观看,百万人头攒动,他们高喊着,伫立着,追逐着,注视着浩大又惊人的“瓦良格”航母通过的历史场面。雄伟的欧亚大桥,隔岸山峦起伏,壁立千仞,古老的清真寺,蘑菇形的天顶和宣礼塔,鳞次栉比,默默耸列着,与江岸两旁的山丘、绿树都渐渐地向后移动,画面显得庄严无比。

陈忠船长站在“瓦良格”驾驶台上,雄姿英发,神情肃然。他不时用望远镜观察前方,关切着引航员萨因向拖轮发出的命令。此刻,我们终于冲破土耳其方面设置的最高障碍的门槛,驾驶着“瓦良格”昂首穿越海峡,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民族在身后,无比的自豪感在陈船长心中升腾起来。回顾从开始接受任务到今天终于进入海峡,经过了将近一年的漫长时间,其中谈了再谈,迂回曲折,可谓一波三折,历尽被榨取的劫难。但陈忠船长相信,此时将“瓦良格”接回家,不远的将来咱们中国一定会有新的航母问世。

拖轮匀速前进,拖带着“瓦良格”通过欧亚大桥。陈文忠船长已68岁,也是上海港资深引航员,他在航母尾拖指挥带缆,一站就是5小时;袁国平船长在前面拖轮上,他们俩每小时和每2小时向“瓦良格”驾驶台陈船长提供前方气象情况,一丝不苟。他们都是我们国家德艺双馨的航海专家,为人师表。

“瓦良格”经过最狭航段,继而又顺利转过大角度弯段,于14:46时驶出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进入马尔马拉海,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如大湖平镜,波澜不兴,无限开阔,航母如同驶过关隘,推波前行,浮光跃金。至此,陈忠船长放下心来。他看了看船钟,海峡拖航耗时4小时31分,平均拖航时速为3.76海里。他在海图上用圆规量了量到达前方达达尼尔海峡的距离,觉得应该加快速度,争取明天早点抵达海峡北口。他把自己的想法通报专家组,便命令拖轮加快拖航的前进速度。

图片

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欧亚大桥

土耳其海峡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是沟通黑海、马尔马拉海、爱琴海和地中海的重要通道,总厂约350公里。它们像两把锁,紧紧锁住了黑海和地中海的出入口,成为咽喉要道。

第二天10:45时,“瓦良格”驶入达达尼尔海峡。达达尼尔海峡长65公里,最窄1.7公里,近1海里,在恰纳卡市对开处,水深50-70米,非常富裕。从海图上看,达达尼尔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走出这段海峡,“瓦良格”才能进入开阔的爱琴海。

15:20时,“瓦良格”航母驶过最狭窄的恰纳卡莱海峡。俄顷,一架直升飞机降落航母甲板,将土耳其的4名海事局监督官员接走。至傍晚17:00时,经过6小时15分拖带,“瓦良格”航母顺利安全地驶出土耳其管辖的达达尼尔海峡。比原计划30小时走完全程,仅相差了45分钟。

1930时,陈忠船长和宋家慧局长等所有参与通过海峡的中国工作人员撤离“瓦良格”航母。月光泻地,星光闪烁,他们将通过恰纳卡莱桥,去伊斯坦布尔,从那里启程回国。

后来,“瓦良格”曾在地中海遭遇风暴袭击,造成拖轮断缆航母漂移,险些搁浅;后来,航母继续向西航行,中船重工将“瓦良格”航母交由租用的欧洲远洋拖轮公司拖轮拖带航行,直至拖回国内。在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南下,到好望角开始,有一艘中国拖轮保驾伴航。船队越过印度洋北上,终于在2002年3月3日抵达大连港。全航程15200海里,历时123天,艰难航程难以想见。

图片

2011年8月9日,中国政府宣布“瓦良格”改装成“辽宁号”航母。陈忠船长受到上级表彰和嘉奖。

2011年10月,陈忠船长和专家组成员应邀出席“瓦良格”航母通过土耳其海峡纪念聚会并参观崭新的“辽宁号”航母。

事隔9年,重上航母,旧貌新颜,眼前焕然一亮。舰岛顶上战旗猎猎飘扬,甲板停机坪上,一架架银白色的歼击机整装待发,显示人民海军航空兵的强大。凭栏远眺,抚今追昔,陈船长百感交集,当年国家化了代价,提升的是国防的力量,值得啊!他当即写下“二登航母感悟”,词曰:“辛巳年一登航母于黑海,见其满身锈气似废船。辛卯年二登航母于大连,她已银装素裹换新颜,似新舰。装备精良雄姿威武,战无敌。”

图片

“辽宁号”航母新姿

今天,艰苦的谈判和驾航母出海峡的战斗烽烟早已悄然远去,曲终人散,陈忠船长也已经85岁高龄。花开花落,日月年华如白驹过隙,不舍昼夜。“瓦良格”的到来终于掀开了我国航母史上的新篇章,国人将永远铭记这浓重的一页。谈笑间,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起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岁月带走了变幻的时空,此心安处是吾乡!他淡淡地说,个人只是做了点事,荣誉和奖赏都应该归于国家和民族。他向作者展示了一张中国航海博物馆的物品收藏清单。陈船长早已将所有的证书、奖章和纪念品等一系列物品都捐赠給了航海博物馆,让它尽可能发挥公益的作用。智者思远矣!

航海家陈忠船长淡泊名利,故能鹤发童颜。善欤,泰欤,延年益寿焉!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陈忠船长、孙飞大副,张颂平二副,以及6名水手组成的航母船员,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把航母引航回国的重大使命;这需要海员心怀家国、忠诚智慧、勇敢顽强的优秀品质,这是保重完成任务、使命担当的承诺,更是舍我其谁的豪情!

历史上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处理“银河号”事件的关键人物---雷海船长,海员在我国历史关键时刻的作用、价值和贡献是不可替代,也是不可磨灭的。欣闻国家正式启动《船员法》的立法调研,本人甚感鼓舞和欣慰,本文已经陈忠船长审阅,海员把航母引航回国的历史值得铭记。

王以京
2023年8月26日

王以京船长简介 

图片

上海远洋资深外派船长,上海敬海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2016年2月-2018年10月担任《中国沿海航行指南》系列丛书的编撰,上海作家协会会员,著书《大海,成就梦想》《中国近代航海先驱》。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