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人物 | 从船长到全国人大代表:倪迪的24小时'秒回'人生
2023年,中远海运集团的船长倪迪成为了全国唯一一名以船长身份入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据倪迪说,他是从电视上看到了自己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消息。
“走马上任”后,倪迪才意识到,这件事可不仅仅是带来了荣誉那么简单,他从此过上了一种“空前充实”的生活。
倪迪对自己的定位是“广大海员兄弟的代言人”,他给自己想了句口号——“船员有所呼,船长有所应!”他把自己的手机号、微信号、邮箱地址全部向社会公开,24小时不关机,任何陌生电话都不拒接,就怕错过“船员所呼”。“我现在是微信‘秒回’,还天天‘跟陌生人说话’!”交谈间,倪迪常常爽朗大笑。
如今,距离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已将近两年,倪迪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一年,倪迪便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改善船员等特定群体社会保障权益的建议。此后,他深入调研,精心设计并发放了详尽且直击要害的调研问卷。通过这些问卷,他收集了来自16家海员管理机构的1920份有效回复,并与相关协会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和交流。
在两年的代表任期内,倪迪共提交了三份与船员福祉密切相关的建议案:《关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险体系,优化特定人群社会保障权益的建议》、《关于完善国务院部门规章,推动海员社会保障立法的建议》以及《关于一体化推进简化中国海员‘四证’办理流程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并贴近船员的需求,倪迪公开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并确保手机全天候开机。
自那以后,他的邮箱总是满载着信息,行程也变得异常繁忙。他的父亲每天都会帮助他整理来自全国各地的信函。在一次出差途中,倪迪接到了一位社会船员的来电,对方因异地社保缴纳问题而无法享受预期的属地落户政策。在安抚了对方的情绪后,倪迪主动了解了事情的始末。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他追根溯源,找到了该船员原所属公司的历史政策性文件,并协调了多个部门,最终为他争取到了户籍属地的落户优惠政策,提供了关键性的帮助。这样的案例并不罕见,涉及的需求多种多样,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甚至有些是无法解决的。但倪迪始终耐心细致,尽其所能地在合法、合规、合理、合情的框架内帮助他们联系相关部门和人员,努力在基层解决矛盾,让人民群众满意。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正如倪迪所说:“能联系到我的船员兄弟们,他们通常已经处于非常无助的境地。”
“我国持证海员约有190万人,其中有45万名海员兄弟常年漂泊在海上。”倪迪说,由于海员职业的特殊性,他们无法像在岸工作者一样享受正常的社保。
为此,《中国船员集体协议》中设置了条款作为补位,船东或船舶管理公司须购买船东保赔险,为海员提供适当的补充保障,使他们在境外就医时可以得到部分补偿。然而,这种“叠加保险”一方面仍旧无法让海员得到足够的补偿赔付;另一方面让航运企业承担了双重成本,费用高于国际一般水平,导致很多航运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规避这项支出,不按我国的“五险”费用标准支付,海员待遇也无法得到保障。
倪迪列举了两组数据:根据《2022年中国船员发展报告》,我国前七大船员管理(劳务)公司中,仅有45%的海员被依法足额缴纳社保;以单船配员21人为例,依法合规运营的五星旗船舶比非五星旗船舶,单船每年高出130万至204万元的成本。这些问题既影响了海员的社会基本福利,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航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倪迪的笔记本电脑里,一个名为“人大建议”的文件夹,里面存有海量材料,包括他搜集到的不同国家对于海员职业保障的规定文件,多达数十份。这是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为问题寻找解决之道的依据。倪迪说,他把研究重点选在亚洲航运业劳务用工市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分析了他们的用工和履约情况,为相关部门调整决策提供参照。
不上船的日子,倪迪就到处调研,或者在家梳理资料,可以几天不下楼。“宅得住”的他是天生的海员,包括自己在内,倪家出过4位船长,这让他有强烈的使命感,希望这份职业后继有人。“我现在所有的努力,都是希望育肥职业土壤,让更多年轻人愿意上船来。”倪迪说,这就叫筑巢引凤。
近期,倪迪船长被中国航海学会任命为“中国航海科普大使”,这是对他在近年来为维护船员权益、重塑船员地位、联动港澳台三地船员以及为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等方面所做出贡献的褒奖。
展望未来,倪迪船长也表示将继续为改善海员社会保障、提升航运业国际竞争力而努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航海事业,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航运强国贡献力量。正如倪迪所说的"筑巢引凤",他正在为中国航运业的未来培育沃土。
倪迪船长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历程,更是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缩影。它展现了中国在推进海洋强国战略中的决心和努力,也彰显了人大代表们为民服务的精神。随着像倪迪这样的代表们的不懈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航运业将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国海员的权益也将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