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这里,荒滩成片,芦苇遍地,杂草丛生,一片萧瑟。

      十多年后,这里,码头绵延,吊车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忙。

      这里――常熟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在蓬勃发展,茁壮成长……

      如今的常熟港――一座现代化、国际化、专业化的新兴港口,如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颗明珠,已悄然屹立于长江之滨,正在源源不断地释放着滔滔江水般的动力。

      一 、蹒跚起步

      翻开地图,我们看到,常熟这座有着雄厚经济基础的文化名城,正被毗邻的张家港、江阴等迎头赶超,而这一切与他们的港口经济的有力拉动密不可分。而常熟37.5公里长宝贵的岸线资源,却似乎一直游离于人们的视线之外。

      199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港兴市”战略决策,全力推进沿江经济发展,以此响应全市的开放型经济,常熟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之后,大批现代化作业设备和建设者开进沿江荒滩,机器的声响唤醒了这片沉寂千年的土地,常熟港终于迈出了建设的步伐。1996年,常熟港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步入国务院批准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行列。除了已建设的常熟电厂码头、常通汽渡码头外,兴华码头一期工程、华润石化码头、亚太码头陆续建成投用。

      开港第一年,吞吐量仅为46万吨,外贸船仅6艘次,集装箱业务更是这样空白。然而,常熟港有如初生牛犊,纵然周边有着悠久建港历史和雄厚实力的诸多港口,常熟港以执着的信念,按规划的蓝图,在长江下游众多的港口群竞争夹缝中探索自己发展之路。

      二、羽翼渐丰

      2001年,市委市政府响亮提出了建设“大港口”新优势战略,为常熟港后续发展明确了方向。这是理性的召唤,更是历史的选择。

      兴华码头二期工程的开工建设,拉开了第二轮港口发展的序幕。兴华码头三期工程、益成码头、华润电力码头、理文造纸码头、耀皮码头、长春化工码头也相继开工建设。常熟港,终于在科学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进。

      2001年,港口吞吐量从突破1000万吨开始起飞,一路扶摇直上:2005年突破2000万吨,常熟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内河小港,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的现代化中型港口,跻身全国十大内河港口之列。

      三、迈向强大

      2005年,《常熟市十一五计划纲要》中明确了“经济发达、活力勃发的港口工业城市”全新的城市发展新定位,指明了常熟港长远的发展方向。

      2006年,《苏州港总体规划》中,常熟港被定位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合港,集装箱支线港,长三角区域重要中转港,地方工业配套港,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综合性中型港口。

      从此,常熟港建设又进入空前的发展阶段,已建成码头泊位3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7个,设计年吞吐能力2655万吨,泊位总长4472.4米,最大靠泊能力10万吨级。

      同时,全新的理念贯穿常熟港的发展过程,常熟港不但要加快发展,还要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错位发展、有序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业绩。

      ――货物运量快速增长。2007年常熟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300万吨,外贸货物吞吐量突破75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6万标箱。按照国内的通行标准,每100万吨港口吞吐量可创造1亿元以上的GDP和20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2007年常熟港创造的GDP将达到30亿元,港口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效应正日益显现。

      ――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已经建成常熟港海轮锚地,扩大了公用过驳作业锚地,调整完善了常熟港航道航标,建成了覆盖各开放码头的电子监控系统,构筑了以兴港路、沿江一级道路等港区道路和常浒河、望虞河等河道为框架的良好的港区水陆集疏运体系。

      ――产业积聚效应明显。依托常熟港发展,在常熟沿江已经形成了高档造纸、电力能源、精细化工、特殊钢铁和汽车零部件等五大主导产业,沿江五大主导产业,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外资企业落户沿江,累计投资总额达到了80亿美元。港口发展与沿江经济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局面,沿江经济支撑港口发展,港口发展又推动着沿江经济不断升级。

      常熟港逐步形成了以纸浆、钢材为代表的、与周边港口错位发展的外贸进出口货种特色,已经走出一条全新的特色发展之路:一是错位发展的港口定位,突出重点发展件杂货、散杂货,大力发展港口集装箱业务;二是纸浆、钢材为主要外贸货种的多元化货种结构,保持了华东地区钢材、纸浆重要集散地的地位;三是外资和民资为主的投融资体制,加速了码头泊位的建成和港区经济规模的扩大。

      四、展望前路

       “瓶颈”,在字典里这样解释,“比喻事情进行中容易发生阻碍的关键环节”。“瓶颈”是发展中的阻力,也是发展中的关键。“瓶颈”不突破,阻碍不突破,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要大打折扣。

      常熟港在发展过程中同样也不免遇到了瓶颈。回眸常熟港发展历程,思想观念陈旧、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机制呆板、岸线资源不足等等都是制约常熟港长远发展的瓶颈。瓶颈突破,化解难题,促进发展,成为港口的诉求。对此,港口管理部门运筹帷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实践。

      (一)依托创新的思维,实现港口的跨越式发展

      ――完成一套监控系统。常熟港完成了全省领先的码头(泊位)视频实时监控系统,为各查验部门、港口行政部门的监管和港口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良好技术手段。

      ――成立一支执法队伍。常熟港成立了全省第一支港口动态执法队伍“常熟市港政监察大队”,开创了静态审批与动态监管相结合的港口行政管理新模式。

      ――倡导一种科学理念。常熟港在全省率先推行和率先完成了货主码头公用化运作,充分发挥现有码头资源利用效率,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践行一个服务模式。常熟港成立了揽货组船工作小组,共招商引进货主、贸易商、仓储物流企业和运输企业27家;组揽货源约346万吨;成功开辟了常熟港至香港、澳门、台湾、东南亚、欧洲、美洲和中东的近远洋件杂货定期班轮航线8条;新辟集装箱内外贸班轮支线5条,累计33条。

      (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指导港口可持续发展

      ――加快编制有关规划。针对常熟港岸线资源不足的现状,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以超前的思维和前瞻性的眼光,谋划了“指点打围”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向市委、市政府郑重提出了“白茆小沙圈围成岛、白茆小沙边滩整治和铁黄沙并陆成岸”的发展建议和同步编制、出台并实施《金泾塘作业区域控制性详规》及《苏州港常熟港区控制性详规》工作思路。

      ――实施常熟港进港航道建设工程和边滩整治工程。该工程是推进“以港兴市”和建设“大港口”的重要战略步骤,是我市长江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一项创造性、开发性重大工程和打破我市岸线资源制约瓶颈,做强做大常熟港,推进常熟港又好又快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沿江经济提速增效的关键性工程,也是我省在长江内最大的一个进港航道工程,得到了省交通厅的充分肯定,并因此争取到省交通厅大量的项目建设资金。顺利通过了常熟港进港航道建设工程方案的专家论证和常熟边滩整治工程及边滩整治取砂可行性的专家论证,并于2007年11月17日正式开工建设。工程竣工后,将取得开通航道(约8公里)、拓展岸线(约5.3公里)、围垦土地(约1800多亩)和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的综合效应,可建码头泊位24个,新增吞吐能力3000万吨,将为常熟港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常熟港与53个国家和地区的255个国际港口有贸易往来,港口的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滚滚长江东逝水,今天的常熟港在朵朵浪花的伴随下与世界的距离几乎是近在咫尺。

      常熟港,犹如一艘巨轮,正风正帆悬地全速驶向她的目的港――全国亿吨大港

       滔滔江水,活力涌动。那伸向远方的码头泊岸,那声声入耳的汽笛交响,那灯火阑珊的动人乐章,连接着一个亿吨大港的大梦想,连接着一种与世界交融的大胸怀,连接着一条通向未来的大繁荣……

      常熟港,正迎来喷薄而出的新一轮朝阳,成为苏南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