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讯  “26.5万吨!”昨日临近中午,泉州检验检疫局向“远珍湖”油轮出具了法定的检测报告。这是青兰山原油码头自今年2月开港以来,迎接的第5艘30万吨油轮。至今,总计111万吨进口原油经此输送至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联合石化)的油库区。

      五度迎来“巨无霸”油轮

      烈日下,来自沙特悬挂巴拿马国旗的“远珍湖”号大油轮缓缓驶入湄洲湾口。6月28日上午10时许,这艘长途跋涉一个多月的30万吨大油轮终于在距青兰山码头数十海里开外的大型油轮引航锚地抛锚,等候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交通艇颠簸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油轮锚地。”接到通知后,检验检疫、海事与海关等部门相关人员一行迎风出海。受全球甲型H1N1流感影响,2个月前开始,所有来自疫病流行区的入境船舶在靠泊前都要在定点锚地抛锚接受检疫查验。

      当日下午,经过两个多小时作业,4艘驳船合力将“远珍湖”这个“巨无霸”缓缓推靠长达400多米的泊位,泉州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再次登船进行检测。“在卸油之前,我们要对其所有的18个船舱进行水尺计量,还要对船舱上中下三个位置抽样,将样本带回实验室,计算原油密度、含水量等参数。”泉州检验检疫局肖厝港办副主任郭锦荣介绍,在新建成的国家质检总局福建石油化工检测中心实验室,能完成原油、重油、苯乙烯、二氯乙烷、二辛酯等石油化工产品环保等112个项目检测任务。

      7月1日中午,记者在青兰山码头近距离目睹了“远珍湖”油轮卸货作业情景。高约40米的“巨无霸”静静地靠在泊位一侧,码头上的三台口径达到40厘米的红色输油臂伸向空中,再一头扎进油轮。据现场作业人员介绍,输油臂将原油从船舱抽上岸,经输油管导进码头库区容量达到15万立方米的原油储罐,再经海底管线输送至距离12.7公里的福建联合石化的油库区。

      至昨日上午,经过数十个小时的不间断作业,全部原油卸完。经检验检疫部门再次水尺计量测算,“远珍湖”油轮载油净重达到26.5万吨。

      满足福炼1200万吨大胃口

      “这已经是第5艘油轮靠岸。”福建联合石化供应流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青兰山原油码头开港以来,公司原油进口输送渠道发生重大变化。此前,泉港鲤鱼尾码头是该公司原油进口登陆的必经之地。受先天条件限制,鲤鱼尾码头只能迎接10万吨左右的油轮。记者从泉州检验检疫部门获悉,2008年福建联合石化有39批、总计300万吨的进口原油经鲤鱼尾码头上岸。

      然而,今年福建联合石化对原油需求量大增,鲤鱼尾码头难担重任。早在5月19日,福建联合石化就正式宣布,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新建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已正式投料试车。该项目其他主体装置预计将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分阶段投料试车,这个世界级炼油化工联合装置预计于今年下半年全面投产。这也就意味着,福建炼油乙烯项目将把福建联合石化现有炼厂的炼油能力从8万桶/天(400万吨/年)扩大至24万桶/天(1200万吨/年)。“今后每年将有1200万吨左右的沙特含硫原油进口,毫无疑问,需要更大容量的专用原油码头来分担重任。”郭锦荣如是说。

      一次“吃”进降低炼油成本

      被称为“中国不多,世界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的青兰山原油专用码头则被寄予厚望。今年2月,作为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的重要配套工程,总投资近9亿元的青兰山原油专用码头开港纳船。据了解,30万吨级是国内设计最高等级的原油码头。继惠州港、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后,我国启用第5个这种高规格的码头――青兰山。而青兰山的吨级在福建省也属最大。

      “现在一艘油轮的载油量达到26万吨左右,相当于以前两艘船的量。”福建联合石化上述负责人表示,虽然对大船运输节省的成本无法作一个准确估算,但无论是运费还是装卸、检测等费用都大为减少,这使炼油公司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